鱼病防治小妙招
目前,水产养殖规模扩大,一些常见鱼病以传染性为特征,一旦发生会对养殖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做好鱼类疾病的防治,为鱼类的健康生长创造良好环境。
1. 预防为主,防重于治。
很多鱼类疾病在患病初期无明显症状,难以发现鱼类已患病,容易耽误最佳药物治疗时机。传染性疾病爆发后蔓延迅速,难以控制,病情严重的鱼类难以通过治疗达到完全康复状态。因此,养殖过程中要以预防鱼病发生为主,不能只依赖于鱼病治疗。
2. 做好水质管理。
病原体是鱼类疾病的诱因之一。水体是传播病原体的媒介,因此要做好水质管理,避免水体有机物过多导致的病原体大量繁殖。在养殖过程中,定期清洗网箱、管道等养殖设备可去除附着在上面的病原体。定期更换部分养殖水体也可降低水体病原体的数量,降低鱼病的发生风险。对水质的适当调节还可以避免非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如窒息、中毒等。使用过滤器、臭氧发生器等水质处理设备也可以提升水质质量,减少鱼类疾病的发生。
3. 科学投喂。
应科学投喂鱼类,避免不足喂养或过度喂养。不足喂养会导致鱼类营养不良,影响鱼类的抗病能力。过度喂养则会导致鱼类消化不良,残饵及排泄物分解产生的有毒物质会使鱼类免疫力降低。合理配比饲料也可避免鱼类营养不良,提升鱼类的抗病能力。
4. 规范用药。
用药时要使用农业农村部允许使用的“国标鱼药”,并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互配禁忌,保障用药安全。长期用药时,病原体会逐渐对药物产生抵抗力,使药物失去治疗效果。因此,需要避免过度用药。同时,要综合考虑用药后病害是否能治愈、治愈后是否影响水产品的价格等因素。同时,在保证疗效和安全性的原则下,尽量选择廉价易得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