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尾水治理,这些知识要知道
发布时间:2024-08-21 14:57:44 来源:水产站
在养殖过程中,高密度的养殖方式、残饵、排泄物、投喂激素类药物等物理化学制品可能会造成尾水污染的产生,尾水中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也可能会引起周边自然水域的富营养化。若尾水未经过处理便排放到环境中,可能会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稳定造成干扰。因此,尾水治理是有必要的。
水产养殖尾水是指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或养殖结束后由养殖水域向自然水域排出的不再利用的养殖水。在养殖中,应建立规范的尾水处理设备,将尾水处理达标后排放。“三池两坝”的尾水处理模式能够有效净化尾水,消减水体中各污染物。“三池”即沉淀池、曝气池、生态净化池;“两坝”即两个过滤坝。利用该模式可有效降低尾水中氮元素和磷元素的浓度,将尾水处理达标,可实现尾水的循环利用。通过尾水治理,尽量降低尾水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除此之外,可通过沉淀池、人工潜流湿地、曝气池相结合的系统,实现对废水的深度净化。当水通过人工湿地时,其中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被系统吸收或分解,水质可以得到净化。
科学养殖技术也会减少尾水污染的产生。例如,养殖前对池塘进行严格的消毒以消灭病原体;根据实际养殖条件选择合适的养殖种类;保持适当的放养密度,做好日常巡视管理;科学投喂,避免大量残饵的产生。在养殖过程中,还需对养殖所使用的药物进行合理规范,避免药物使用不当造成尾水中含有过量有害物质,影响尾水的治理效果。
来源:水产站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