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施养殖场所消毒措施 切实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做好消毒,就像给养殖场穿上 “防护服”,是保障养殖动物健康、减少疫病发生的关键防线!接下来,带大家解锁科学消毒的正确姿势。
一、消毒前:给养殖场 “大扫除”
消毒可不是简单喷点药水就行!正式消毒前,先给养殖场来一场 “深度清洁”。把粪便、饲料残渣、污水统统清理干净,这些 “脏东西” 不仅会阻挡消毒剂发挥作用,还会成为病原体的 “温床”。以养猪场为例,猪粪里可能藏着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不清扫干净,消毒效果直接 “打对折”。
别忘了养殖设备!饮水器、料槽这些每天都用的家伙,内部容易滋生藻类和细菌,必须拆下来彻底清洗。最后仔细检查墙壁、地面和门窗,发现裂缝、坑洼及时修补,别让病原体有 “藏身之地”。
二、消毒剂:选对工具事半功倍
市场上的消毒剂五花八门,怎么挑?记住 “对症下药”!
含氯消毒剂:像漂白粉、次氯酸钠,杀菌能力超强,细菌、病毒、真菌统统 “消灭”,价格也亲民,禽流感高发期,养鸡场用它消毒超安心!但它有点 “小脾气”,腐蚀性强,对金属和织物不友好,还得现配现用。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过氧化氢、过氧乙酸,杀菌后不留残留,对环境超友好,熏蒸空气消毒一绝!不过稳定性差,储存要小心,刺激性气味大,使用时记得通风。
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温和不刺激,常用来给养殖人员洗手、给设备表面消毒,但它 “本领有限”,单独用对付不了芽孢和真菌,搭配其他消毒剂效果更佳。
为了防止病原体 “耐药”,建议定期更换消毒剂类型,让它们防不胜防!
三、消毒方法:各显神通保安全
(一)物理消毒法:简单粗暴 “杀病菌”
高温消毒:耐高温的养殖工具、工作服,直接扔沸水里煮 15 - 30 分钟,细菌病毒瞬间 “缴械投降”!地面、墙壁就用火焰消毒器 “扫一扫”,但一定要注意防火安全。
紫外线消毒:在养殖场安装紫外线灯,趁没人的时候 “开工”,照够 30 分钟,破坏病原体的 “DNA 密码”。不过紫外线穿透力弱,还会伤皮肤和眼睛,照完记得通风再进人。
(二)化学消毒法:全方位无死角覆盖
喷洒消毒:最常用的 “消毒大招”!稀释好消毒剂,用喷雾器从天花板到地面、从里到外喷个遍,每平方米喷 200 - 300 毫升,确保不留死角。
熏蒸消毒:封闭的鸡舍、猪舍,用甲醛和高锰酸钾来场 “烟雾消杀”。按比例混合,门窗一关,12 - 24 小时后,空气中和物体表面的病原体全被 “消灭”。不过甲醛有毒,通风散味后才能让动物进场。
浸泡消毒:小型工具,如注射器、手术刀,直接泡进消毒剂 “泡个澡”,泡完用清水冲洗干净,避免残留伤害动物。
(三)生物消毒法:“以菌制菌” 新潮流
利用有益微生物,如光合细菌、乳酸菌,在养殖场 “安营扎寨”,和有害病原体抢营养、“发射” 抗菌物质。畜禽粪便堆积发酵也是妙招,60℃以上高温,把里面的病原体和寄生虫卵杀得干干净净,发酵后的粪便还能当肥料,一举两得!
四、消毒频率与注意事项:细节决定成败
消毒不是一劳永逸!春秋疫病高发期,每周至少 2 - 3 次全面消毒;日常养殖,每周 1 - 2 次就够。新引进动物、转群、出栏这些关键节点,必须彻底消毒。
操作时一定要严格按说明书调配消毒剂浓度,戴口罩、手套、护目镜做好防护,消毒后充分通风,给养殖动物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