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便民服务>实用技术>畜牧水产>详细内容

黄头庙龟

发布时间:2025-08-01 16:10:46 点击数: 来源:水产站

黄头庙龟是亚洲体型最大的淡水水栖龟类,在泰国它们最常被用于佛教仪式而放生于庙宇附近的池塘,也常常由僧人喂养,“庙龟”因故得名。

黄头庙龟  Yellow-headed temple turtle

学名: Hieremys annandalei

别名: 庙龟、黄头龟

体长: 50-60cm
产地:泰国、老挝、柬埔寨以及马来西亚(缅甸可能也有分布)等地区。

栖息地:江湖、溪流,能短时间生活于海水中,但也有一定的陆栖习性。

适温: 23-30℃,本种不建议冬眠。
保育级别:已列入CITES附录Ⅱ和IUCN红色名录EN(濒危)

外形特征:

头部为黑色,侧面及眼眶处有不规则的黄色横向条纹;四肢为灰褐色,指(趾)间具蹼;尾部为肉灰色,长短适中;头较小,顶部呈黑色;头部散布着黄色的小杂斑点,眼眶黑色,有黄色碎斑点,上颌中央呈“W”形,且具有细小的锯齿;背甲隆起较高,呈黑色,腹甲黑色到黄黑交杂,个别为淡黄色。尾适中。雄性腹甲中央凹陷,尾粗且长;雌性腹甲平坦,尾短。

生活习性:

生活于江湖、溪流,能短时间生活于海水中,但其也有一定的陆栖习性。庙龟的原生环境接近于热带气候,温度较高,休眠期很短,不能适应于我国北方的寒冷气候,两广、海南、云南、福建南部以外的朋友建议加温饲养。江浙、湖南、贵州、四川、江西等地有少数例子表明庙龟可以在当地气候下存活,但生长速度影响较大。

食性:

杂食性动物,幼时较偏肉食,随年龄逐渐转为草食性,以蔬菜、花朵及水果为主食。在野外环境中,有时会到陆地上吃植物和水果。。

饲养环境:

庙龟成体体型大,因此需要较大的水区,但水不用太深,半水半陆为最佳饲养环境,也可以半水栖的方式饲养。

繁殖:

每年的12-1月都是庙龟的小苗出壳的时节,雌龟每年可产下1-2窝卵,每窝产4-9枚,孵化适温为26-30℃,幼龟背甲约为57-62mm。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0年 ver 3.1)——濒危(EN)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

濒危原因

由于庙龟体型大肉多,使得它们成为食用龟的主流,因而其野生族群遭到人类的大肆猎捕而数量锐减。又因其常常被购买用做“功德放生”,使得它们在原生地的数量甚至不如曼谷的公园和池塘,这样不仅让它们脱离其天然环境,导致生态系统被扰乱,也让其原生地失去本有的原貌。

保护措施

严格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规、拒绝购买或出售野生庙龟,加强人工繁育力度,以保护这一品种不至于灭绝。

31df4472df0c46d3bf9962b220f92e63.jpg


分享到:
来源:水产站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