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便民服务>实用技术>畜牧水产>详细内容

马来食螺龟

发布时间:2025-08-29 15:29:36 点击数: 来源:水产站

马来食螺龟喜欢吃一些蜗牛、淡水螺等食物,因此被叫做食螺龟,也有一些叫法直接称其为马来龟,分布于马来西亚及周边地区,体型中等,但是不适合家庭饲养。

学名:Malayemys subtrijuga

别名:马来龟、蜗牛龟、食螺龟、食蜗龟

体长:最大可达21厘米

分布:分布于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泰国,越南。

栖息地:主要生活于溪流、沼泽、稻田中。

适温:24-28℃

寿命:20-50年

保育状况:无危(LC, Least Concern)(IUCN红色名录)

能否冬眠:可以,环境到达15℃时很少活动,逐渐进入冬眠。

外形特征:

马来食螺龟体型中等,背甲长可达21厘米。头较宽大,顶部呈黑色;边缘有一“V”型白色条纹,过眼框上部延伸到颈部,且条纹逐渐变粗;吻钝,眼部周围被白色眼线包围,似戴一眼镜;鼻孔处有四条白色纵条纹,自眼眶前端有一黄白色斑点,且斑点下端有一黄白色斜条纹,过眼眶下延伸到颈部,且逐渐变粗;上颌中央呈“A”型,下颌中央有2条白色粗条纹,延伸到颈部,颈部呈黑色,有数条,粗细不一的纵条纹。背甲黑色,中央3条脊棱较明显;缘盾边缘呈黄色(幼体明显),甲桥处有黑色斑块;腹甲黄色,每块盾片上有大黑斑块;腹中后缘缺刻较深。四肢黑色,边缘有黄白。色纵条纹,指、趾间具蹼。雌、雄的腹甲中央均平坦,无凹陷。鉴别时依据尾部的形状,尾粗且长的龟为雄性,反之则为雌性。

 

生活习性:

马来食螺龟喜暖怕寒,栖息于河川水田和池沼的区域,一般栖息于水流缓慢的溪流或沼泽中。

 

食性:

以水生蜗牛,淡水螺类,蛤蚬贝类为主食。偶尔捕食水生昆虫或虾蟹。这种特殊的食性使得食蜗龟在长期人工饲养下并不容易适应,除非能够经常提供甲壳类食物。

 

饲养环境:

依据龟的体型大小,购买一个龟体7~12倍大的塑料衣箱或者玻璃缸,高度应超过龟的背甲长度的1倍,以免龟爬出。铺上塑料草皮,草皮上适当压一些鹅卵石。放水的深度大概在1~2cm,不要将龟身体整体泡入,泡入小部分即可;长期整体泡水容易烂甲烂爪死亡。每两天换一次水。到菜场购买活的福寿螺,或则是田螺,死的龟不会进食。用剪刀将螺壳剪开,取出螺肉,闻一下,没有臭味即可。准备一个盆子,放水深度淹过乌龟,大概10cm深。将乌龟和螺肉放入,一次放入一个螺肉(放入太多螺肉容易在水中混入过多的螺肉气味使得乌龟无法辨识食物),人走开不要看它,一般3天内开食,3天不开食的基本上不会开食。马来食螺龟适应能力弱,日常饲养时须严格注意温度的变化,环境温度为18℃时,出现停食,15度时很少活动,逐渐进入冬眠,当环境温度忽高忽低,温差为4℃左右时,龟会出现爬动、伸头或缩头等状态。冬季温度不能长期处于10℃以下,否则龟易出现直肠阻塞等症,严重者无法救治。由于食谱单一,容易得败血症;可以用儿童司尔康片和加有维生素D3的儿童钙片混合,用市场上买的粉碎机打成粉末,每次喂食投入5克左右。也可以投入半片儿童司尔康加上两片含有维生素D3的儿童钙片。

 

繁殖习性:

在雌雄的辨别上并不困难,雄性体型较小尾巴比较粗大。雌性每次可以产下3-6颗蛋,在29度的温度之下约70-90天可以孵化。

 

保护现状:

虽然马来食螺龟在201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无危(LC)名单中,但是但这一评级仅反映当前种群状况,其生存仍面临栖息地退化、非法贸易、环境污染等潜在威胁。为防止种群衰退,需采取前瞻性保护措施。

保护措施:

控制水域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废水排放,维持水体清洁,保障其食物(螺类、贝类等)的生存环境。

根据种群状况,将其纳入地方保护名录,细化捕捞限额、栖息地开发审批等条款,从法律层面筑牢保护防线。

baf******891e4b1f89cebb0c65bfc387.jpg


分享到:
来源:水产站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