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便民服务>实用技术>畜牧水产>详细内容

日本拟水龟

发布时间:2025-09-24 16:07:55 点击数: 来源:水产站

日本拟水龟,在龟界被誉为“五色石”,以其多变的体色和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吸引了众多宠物爱好者和生物学研究者的目光。

学名:Mauremys japonica

别名:日本石龟

体长:13~15厘米

分布:日本的本州、四国、九州等岛屿

栖息地:栖息环境日本石龟为日本特有种,他们栖息在日本国内流动的溪涧,河流,沟渠,以及其它的水体中,且在山间清凉的溪涧和池塘内,其水流湍急而冷冽。

适温:25-30℃

寿命:20-30年

保育状况:近危(NT, Near threatened)(IUCN红色名录)

能否冬眠:15摄氏度以下冬眠

外形特征:

整体基本上都是棕色的,而头部颜色会稍浅一些,两侧和颌部上长有深色的斑点。可能有一条棱突,其上也许会有一条浅色的条纹,但也许没有。后缘呈明显的锯齿状。背甲上可能具有清晰的特征性的年轮,还可能会有由放射状的细沟构成的精致纹样。腹甲上有一个缺刻。一些较大的雌龟,其背甲的直线长度可达7cm,但大多数往往都要小一些,5-6cm。成体的背甲长度为13-18cm。日本石龟的体色呈棕色,略略带点黄。

生活习性:

生活特点日本石龟都是游泳健将,生活在池塘,小河,沼泽等水域,每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有时会爬上岸晒太阳。在炎热的盛夏,多数在上午和傍晚活动,中午潜在深水中休息。

食性:

日本石龟是杂食性动物,几乎不挑食。它们既会食用水生植物、藻类、浮萍等植物性食物,也会捕食小鱼、小虾、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以投喂专门的龟粮、小鱼虾、蔬菜、水果等食物来满足其营养需求。

饲养环境:

1.水质管理:虽然日本石龟对水质要求不高,但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对它们的健康至关重要。需要定期更换新水,并检查水质指标,如pH值、氨氮含量等,确保水质符合日本石龟的生存需求。

2.环境布置:日本石龟喜欢晒背,因此饲养环境中应设置一块陆地或晒台供其使用。同时,可以在水族箱内安装UV-B爬虫灯,为龟类提供必要的紫外线照射,促进钙质的吸收和健康成长。

3.温度控制:日本石龟是温带物种,适应25~30℃的水温。在冬季,它们会进入冬眠状态,此时需要降低水温至10℃以下,并提供适当的保温措施以防止冻伤。在饲养过程中,可以使用加热棒或加温灯来调节水温,确保日本石龟在适宜的温度下生活。

繁殖习性:

日本石龟需要经过3-5年才能性成熟,性成熟的龟在每年的5-10月为交配期,5-6月为产卵期,每次产卵5-8枚,卵呈白色,长椭圆形,孵化期为70天左右.雌龟将卵产在相对较为干燥的巢穴中,一窝产4-10枚卵。而每季它们可以生产1-3窝。这些卵常被浣熊,鼬鼠和四纹蛇之类的掠食者吃掉。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2000年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近危(NT)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 Ⅱ

濒危原因:

外来龟类与日本石龟竞争食物和栖息地,且可能携带病原体传播疾病,挤占本土种群生存空间。因外形小巧、观赏性强,日本石龟常被非法捕捉用于宠物贸易,尤其是幼龟被大量采集,导致野外种群繁殖能力下降。

保护措施:

严格执行CITES附录Ⅱ的管控要求,限制其国际贸易,防止野外个体被过度采集。通过科普宣传(如展览、手册、社交媒体)提高公众对日本石龟的保护意识,呼吁拒绝购买野生个体,不随意放生外来物种。开展种群数量调查、栖息地动态监测和繁殖生物学研究,为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5bf7cd5746fe48ed8ef4ae548f2d6d4f.jpg

分享到:
来源:水产站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