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便民服务>实用技术>种植业>详细内容

病虫情报第三期

发布时间:2016-04-21 14:47:00

             小麦穗期病虫发生趋势预报及防治意见

小麦穗期是赤霉病、白粉病、麦蚜等多种病虫集中并发危害的时期,也是防病治虫保丰收的关键时期。望各镇从粮食安全大局出发,牢固树立为农服务思想,因地制宜,切实抓好以小麦赤霉病为主的穗期病虫防治工作。

病虫发生趋势

1.小麦赤霉病:中等偏重发生。

(1)菌源:据区测报点稻桩子囊壳系统调查,始见期34穴带菌率2%,株带菌率0.18%。4月11日调查穴带菌率38%,株带菌率4.2%。田间菌源充足,预计子囊孢子释放期在4月中、旬,与小麦抽穗扬花期吻合较好

(2)天气情况:据气象部门预测,4月中下旬气温为16.0~17.0℃,接近常年;降雨量在50mm~70mm,比常年偏多,雨日7~10天,主要降水时段为中旬前期(4月9~12日)、中旬中后期(4月15~20日)以及下旬中后期(4月26~28日)。温度和雨水条件对赤霉病发生较有利。

(3小麦品种及生育进程:今年我区小麦种植品种以扬麦系列为主另有部分“罗麦10号”、“华麦5号”等抗病性一般由于受去年“三秋”不利天气影响,全区小麦播期差异较大,晚播小麦长势偏弱,生育进程较常年复杂。根据粮油科近期田间考察,早播田块已开始抽穗,预计大面积小麦扬花期(感病期)集中在4月下旬赤霉病菌子囊孢子释放高峰吻合时间长,有利于赤霉病的发生望各镇加强田间调查,抓住赤霉病防治关键时间节点小麦扬花初期(10%麦穗开花),做好不同类型田块分类指导工作,确保防治质量。

2小麦白粉病:中等偏重发生

今年小麦白粉病始见318华亭,中心发病点病株率5%4月11日田间普查平均病株率5.36%,感病品种“华麦5罗麦10号上发生普遍,平均病株率超50%。随着气温升高,预计4月旬起白粉病病株率上升将进一步加快,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感病品种将达发生程度

3麦蚜:中等发生

   根据区测报点4月11系统调查,平均有蚜株率7.8%,最高22%,平均百株蚜量21.5最高112。地区间和田块发生极不平衡,以田块四周、高密度及生长嫩绿田块蚜量较高。蚜虫增殖能力很强,若天气条件适宜虫量会突增,预计麦子抽穗后,随着气温进一步升高,数量将迅速上升并上穗危害重发田块如忽视防治将出现枯黄点或枯黄片,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

4粘虫: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发生

小麦粘虫糖醋诱蛾截止4月11日我区测报点平均单钵累计43.5头,草把诱卵百把累计65块,发生量低于去年。预计发生程度为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发生

5灰飞虱:中等偏轻发生

  区植保科4月11日田间拍查结果显示,平均亩虫量0.05万头(去年同期0.1万头),虫量维持在低位,虫龄以高龄若虫和成虫为主。预计随着气温回升,田间虫量将有一定幅度上升,发生程度为中等偏轻。

二、防治意见

1防治对象:全区小麦。

2.防治对策:主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兼治麦蚜粘虫、灰飞虱

3.防治适期和次数

小麦扬花初期(10%麦穗开花)进行第一次全面用药,隔7天左右进行第二次用药。

4.防治药剂:

第一次:亩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毫升+20%哒嗪硫磷乳油80毫升+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40克,兑水50公斤喷雾

第二次:亩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毫升+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40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克,兑水50公斤喷雾。

小麦穗期病虫总体防治期间如遇降雨天气,应抢雨停间隙突击用药,不要错过防治适期,细雨照常防治,但应适当提高药液浓度。喷药后遇中等以上降雨,应立即抢晴天补治,确保防治效果。

   

来源:农技中心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