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便民服务>实用技术>种植业>详细内容

兽药耐药性与兽药监管

发布时间:2016-07-26 14:46:00 点击数: 来源:畜牧水产办

  1.耐药性的定义?

  随着药物的使用,一些细菌逐渐适应并发展出抵抗药物作用的能力,这就是耐药性或抗药性。

  不仅细菌会产生耐药性,病毒、寄生虫、肿瘤细胞也会产生耐药性。

  2.细菌如何产生耐药性的?

  有些细菌天生“身体好”,对某些抗菌药物不敏感。

  有些细菌在抗菌药的作用下侥幸逃脱,进而发生自身遗传改变(基因突变)产生耐药性。

  也有些细菌可以向别的细菌拜师学艺,学会耐药的本领。

  3.耐药菌的危害什么?

  细菌获得耐药性后,其致病性并不会增强,也不会产生新的感染类型。

  耐药菌最主要的危害是给治疗带来困难。如果细菌对多种抗菌药耐药,甚至对大多数抗菌药都耐药,则可导致常用抗菌药治疗无效,造成病死率提高,显著延长病程和治疗时间,大幅增加医疗成本。

  4.如何避免耐药菌的产生?

  (1)合理、谨慎地使用抗菌药,避免细菌耐药性产生,这是目前最有效、易推行的方法。

  (2)寻找抗菌药替代品或替代疗法

  (3)结合耐药性监测,采用轮换、穿梭用药可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甚至恢复细菌敏感性

  (4)针对耐药菌,研制新的抗菌药

  5.动物身上的耐药菌对人有无危害?

  虽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规律有待研究,但目前国际上的主流观点认为:

 (1)动物源耐药菌的产生与传播,会增加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风险,但尚未对人类健康和生命构成直接威胁。

  (2)威胁人类健康的耐药菌甚至“超级细菌”主要来自人用抗生素滥用和医院内交叉感染。

   兽药监管

  1.哪些国家使用促生长作用的抗菌药?

  抗菌药物对养殖动物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曾在全球范围广泛应用。出于抗生素耐药性及环境考虑,一些国家和地区逐步停止这类应用,但随之带来了饲料消耗增加、产量下降、动物死亡率上升、治疗用抗生素增加等问题。

  目前中国、加拿大、美国、巴西、俄罗斯等畜牧业大国均允许使用促生长作用的抗菌药。

  2.兽药使用有哪些政府监管措施?

  农业部制定公布了禁止使用的兽药和其他化合物目录、饲料中允许添加的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办法》、《兽用处方药目录》、《兽药停药期规定》、《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以及多项兽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

  农业部还制定并实施国家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对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进行监管。

分享到:
来源:畜牧水产办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