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便民服务>实用技术>种植业>详细内容

2016年嘉定区秋播麦、油、绿肥作物生产技术意见

发布时间:2016-11-04 14:26:00

   秋播工作是夏粮生产的开始,是获得夏粮丰产的基础,抓好秋播工作对于稳定明年粮食生产,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6年我区夏播水稻种植面积7.69万亩,其中沪香106、青香软粳等早熟晚粳面积进一步扩大,达2.3万亩左右,杂交稻种植面积2.6万亩左右,机械化栽种比例进一步提高,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茬口矛盾得以进一步缓解,但由于秋收、秋播、秋管阶段气候因素不确定的特点,仍应牢固树立抗灾意识,做好抢收抢种工作,继续加大品种结构优化布局力度,抓住有利播种时机,努力提高播种质量,集成推广各项高产配套技术,科学制定和落实收种阶段“晴、雨”两套应变措施,为明年夏粮丰收打下基础。现就2016年嘉定区秋播小麦、油菜和绿肥作物生产提出如下技术意见:

   一、充分利用水稻早熟茬口优势,做好小麦、绿肥的早播优播工作

  根据目前面上水稻生长情况,预计今年水稻整体熟期将较去年推迟2-3天,但2.3万亩早熟晚粳水稻品种预计在1025日左右可开镰收割,茬口优势仍较明显。各镇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抓好抢收工作,并力争在115日前完成早熟水稻茬口的小麦播种工作,播量控制在10-11公斤/亩,1115日前完成全部小麦播种工作,播量控制在12.5公斤/亩左右。绿肥(紫云英)播种期应控制在106-12日,最迟不超过1015日,播量控制在2.5公斤/亩左右。

   二、调整品种结构,突出主推品种

   今年秋播在调优作物布局和茬口模式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秋播作物品种结构,大力推广高产、优质、早熟的麦油作物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小麦重点推广熟期早、抗白粉病的“扬麦11”,高产优质品种“扬麦16”、“扬麦20”等,示范种植“华麦5号”等高产品种;油菜全面推广“沪油21号”等高产优质双低油菜品种。

   三、优化种植方式,突出主推技术

   小麦生产上,一要重点推广机条播种植技术。小麦机条播种植,一次作业可完成浅耕、灭茬、开沟、播种、覆土、镇压等6道工序,省工省力,作业效率高,同时机条播能够控制播量,播种均匀,有利于出苗和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从而达到培育壮秆大穗的目的。二要重点推广稻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时必须把握以下技术关键。(一)充分粉碎或切断秸秆,均匀抛撒;(二)深耕翻埋,耕翻深度达到15厘米以上;(三)土壤墒情适宜时翻耕,避免“烂”耕“烂”种;(四)播前、播后两次镇压,确保麦种播深基本一致,减少露籽;(五)基肥增施氮肥,促进秸秆腐解;(六)沟系配套,降低渍害。建议各镇要因地制宜采用稻秸秆切碎旋耕还田等方式,努力提高还田质量。

  绿肥和油菜生产上,要根据茬口、墒情、天气等情况,因地制宜灵活推广应用秋发冬壮高产栽培技术,全面提高秋播作物种植水平。

   四、狠抓沟系配套,增强抗灾意识

   秋播作物多为喜旱性作物,对土壤水分敏感,各生育阶段淹水均对产量有较大影响,且我区冬、春两季多发连阴雨。因此,应立足抗灾,狠抓沟系配套,增强作物抗灾能力,为次年夏熟丰收奠定基础。具体做法:一是在“三秋”前要及时做好大明沟、出水沟的清理和加深工作;二是在秋播结束后,要结合“一种就管”工作,及时抓住晴好天气及土壤墒情适宜的有利时机,结合覆土及时开沟;油菜移栽时或移栽后,结合培土壅根,做好沟系配套工作;紫云英绿肥田在水稻收割后,及时配套沟系。遇连续阴雨天气,应先抢开“十字沟”,待土壤墒情适宜时配套沟系。要求畦沟深30厘米以上,当家沟深40厘米以上,外围沟深60厘米以上;三是加强冬、春季沟系清理工作。通过狠抓沟系配套,做到 “一块麦(油菜、绿肥)田,两头出水,三沟通畅,四面腾空”,要求雨停畦干,沟中无明水。

   五、开展粮食作物绿色丰产高效创建,发挥辐射带动效应

   粮食作物绿色丰产高效创建是2016年农业部提出的促进粮食生产向生态、高效方向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的重要载体。各镇要按照粮食作物绿色丰产高效创建工作的统一部署,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明确实施主体,落实创建方数和面积,确定工作目标,科学制定实施方案,认真制定并扎实落实好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强化技术培训和宣传指导,并做好阶段性工作交流、督查、验收、总结等工作,全面推进粮食作物绿色丰产高效创建工作,充分发挥示范辐射效应。

   

 

                20161024

 

 

 

 

附件:

   1、小麦栽培技术

   2、油菜栽培技术

   3、绿肥(紫云英)栽培技术

来源:农技中心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