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便民服务>实用技术>种植业>详细内容

绿肥(紫云英、蚕豆)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18-03-21 15:20:00

    绿肥的种植具有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农田化肥农药施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提高轮茬水稻品质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优点。为推动绿肥在我区的推广种植,提高绿肥种植的产量水平及生态效益,推进优质稻生产的发展,现提出如下栽培技术意见:

一、 提高播种质量,实现安全越冬

种植基础的好坏直接关系来年鲜草产量的高低,因此,必须提高播种质量,确保壮苗、足苗,安全越冬。

一要做好种子处理,奠定高产基础。应在播前选择晴好天气摊晒种子3-4小时,以提高种子内酶的活性,提高发芽率,晒种时要薄摊、匀摊、勤翻,做到晒种程度一致利于出苗快速整齐。

二要适期适量套播,建立合理群体起点。适期早播,能有效利用冬前温光资源,促苗生长和分枝早发,保证壮苗越冬。紫云英在我区种植,宜采用套播的种植方式。根据我区常年温光条件,建议,种植沪香粳106、沪粳137、嘉农粳6号的常规稻田在10月15日左右完成播种,种植秋优金丰、花优14等杂交稻及晚熟常规稻的田块在10月25日左右完成套播,共生期控制在10天以内。播量一般控制在2.5-3公斤/亩为宜,适期播种的出水条件好的田块建议播量在2.5公斤/亩,播期偏晚、田脚烂、出水不畅的田块建议播量在3公斤/亩。蚕豆以小粒品种“启豆2号”为佳,套播播期在10月25日前(与水稻共生期不超过5天),浅耕、穴播适期在11月10日前,每亩播量控制在10公斤左右, 早播、穴播和浅耕播种适当减少,迟播、套播适当增加。

二、加强田间管理,提高绿肥产量

在适期适量播种的前提下,应积极采取各项栽培措施,提高绿肥产量。

1、人工挑匀稻草。水稻收割后,要及时组织人工挑匀田间残茬,既可起到抗旱防冻效果,又可减少残茬压苗造成的损失,确保绿肥正常生长。

2、确保沟系配套。紫云英及蚕豆均具有耐湿性较强,不耐涝渍的特性,更忌田间积水,因此,播种时水稻田应保持地面湿润,出苗后忌田间积水,防止烂芽缺苗。水稻收获时严防烂田割稻,防止绿肥小苗被压陷泥中死亡。前茬收割、残茬处理后,要及时开好田间三级沟(竖沟、横沟、围沟),并确保沟沟相通,以免烂根死苗。沟系配套要求:一般畦宽2.5-3米,畦沟深30厘米,当家沟深40厘米,外围沟深60厘米,开春后雨日多雨量大,应做好清沟理沟工作,做到“一块绿肥田,两头出水、三沟通畅,四面腾空”。

3、科学合理施肥。紫云英及蚕豆均属豆科根瘤固氮作物,因此施肥应以磷钾肥为主,适施氮肥,从而达到以磷增氮、以钾增氮、以小肥养大肥的目的。一般水稻收割后每亩施过磷酸钙25公斤左右作为基肥,在“立春”后,视苗情长势,可适当补施一些农家肥或5-7.5公斤/亩尿素。

4、做好杂草防除。绿肥苗期杂草滋生会极大影响其扎根和对养分的吸收,苗期苗体小、生长缓慢,易引起草害,若不重视除草,将会造成草荒。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绿肥田的杂草防治,苗后对禾本科杂草危害程度达3级(杂草密度200株/米2)以上的田块,亩用10.8%高效盖草能乳油30-40毫升,兑水40-50公斤喷雾杂草茎叶。

三、确保适时翻压、提高还田质量

适时翻沤是提高产量和肥效的最后一环。过早翻沤产量不高,肥效低,鲜草翻沤过嫩,含氮量低。过迟翻沤,虽然产量高,但鲜草中的纤维素、木质素增多,植株老化,不利于腐烂分解,肥效也降低,而且其分解的有机酸和大量的二氮化碳及硫化氢气体会影响早稻秧苗成活和分蘖。一般以盛花期翻沤较为适宜,翻压时做到埋严、压实,使绿肥与土壤密合无孔隙。翻压应结合耕翻进行,做到深耕、深埋,翻耕后,尽快耙田、晒垡、灌水,施用氮肥,加快腐解,提高绿肥利用率,增加水稻产量,提升稻米品质,为我区水稻从“一粒谷到一粒米”的市场化发展奠定基础。

 


来源:农技中心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