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便民服务>实用技术>种植业>详细内容

病虫情报第五期

发布时间:2018-07-24 16:35:00

水稻分蘖期病虫发生及防治意见 

据全区各测报点系统监测显示,6月下旬以来,四(2)代纵卷叶螟、白背飞虱等迁飞性害虫陆续迁入我区,早播(栽)田块已发生危害。为控制当前水稻病虫危害,有效压低中后期病虫发生基数,争得防治主动权,望各镇高度重视,加强田间管理,认真做好本次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水稻安全生长。

一、主要病虫发生动态

1、纵卷叶螟

稻田赶蛾田间始见6月21日(外冈监测点),截止7月17日累计赶蛾量218头/亩,田间蛾量较平稳,无明显峰次,7月5日单日最高20头/亩,近期在15头左右。7月15、16日外冈、徐行等镇调查平均亩虫量0.27万头,最高0.57万头,以高龄幼虫为主;平均亩卵量0.11万粒,最高0.58万粒,以一级卵为主。随着纵卷叶螟的陆续迁入,田间虫卵量将继续增加,预计7月20日后将进入一龄幼虫高峰期。

2、稻飞虱

7月15、16日田间拍查白背飞虱平均亩虫量1.24万头,最高3.6万头,

其中成虫占6.1%,低龄若虫占93.9%;灰飞虱平均亩虫量1.43万头,最高6.7万,其中成虫占4.7%,低龄若虫占88.4%。高龄若虫占6.9%。田间查卵三种飞虱平均亩卵量9.1万粒,最高15.5万粒,其中一级卵占62.5%,二级卵占37.5%,预计7月下旬初将进入卵孵高峰期。

3、纹枯病

水稻分蘖期是纹枯病易感病期。7月15、16日早播(栽)田块调查已现发病中心点,平均病穴率2.5%,最高14%,平均病株率0.67%,最高4.8%,平均病情指数0.17,最高1.2。虽然当前发病相对较轻,但随着水稻进入拔节期,群体密度增大,田间郁蔽度增加,搁田后复水,纹枯病将进入发病高峰期,且7月下旬多分散性阵雨天气,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蔓延,望各镇引起重视。

4、螟虫

近期测报灯下螟虫零星出现,以大螟为主,6月30-7月5日有一小峰,累计诱蛾量16头,二化螟无明显峰次。田间调查早播(栽)田块已现零星危害,平均株危害率0.13%,最高1.07%,以高龄大螟为主。

二、防治意见

1、防治对策

主治四(2)代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螟虫,兼治稻苞虫等其它害虫。

2、防治范围

全区所有水稻。

3、防治时间

7月22-24日。

4、防治药剂

亩用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30毫升(15毫升/包×2包)+50%烯啶虫胺可溶粒剂8克(1包)+24%噻呋酰胺悬浮剂23克(1瓶),兑水40公斤喷雾。

三、注意事项

1、为确保防治效果,50%烯啶虫胺可溶粒剂应进行二次稀释,以确保充分溶解。

2、抓住适期用药,用足水量,施药时田间保持薄水层,并保水3-5天。

3、高温季节,宜在早晚用药,注意安全用药,防止农药中毒事故发生。

4、目前午后易多发雷阵雨天气,关注天气变化,药后6小时内遇大雨必须做好复防工作。

5、周围有鱼塘和虾塘的地区,禁止田水排入河道。请各镇通知水产养殖户注意防范,确保安全。


来源:上海嘉定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