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鳖共生模式
嘉定区稻鳖共生模式,水稻主要种植品种为“南粳46”,投放每只重0.3-0.4公斤的甲鱼,每亩100只。该模式中,水稻田间的虫、螺等为甲鱼生长提供了天然饵料,而甲鱼爬行可达到疏松土壤目的,甲鱼粪便作为水稻肥料。稻鳖共生模式全程不施化肥,不打农药。
一、稻田改造
1.开挖环沟。选择水源充足的稻田,面积10~20亩为宜,沿田埂挖沟,要求沟宽3米,沟深0.8-1.0米,沟的总面积一般不超过稻田面积的10%。
2.加高加宽田埂。在开挖环沟时,用挖沟的泥土加宽、加高田埂高1米左右。
3.建造防逃设施。可用网片、石棉瓦和硬质钙塑板等材料建造1米高防逃设施,四角需要设圆角,并加防逃盖顶,同时完善进排水系统。
4.消毒环沟。环沟完成后,在甲鱼苗投放前10-15天,环沟用生石灰消毒一次,每亩50-75公斤。每年水稻收割完毕后均需消毒一次。
二、水稻栽培
选择良种,适期播种。宜选用株高适中、产量高、抗性好、米质优的品种,嘉定区普遍选择“南粳46”,6月中下旬播种为宜。
三、甲鱼放养
选择健康鳖苗,幼鳖放养每亩100只。
四、共生管理
1.水稻管理。水稻合理疏植,以保障鳖的活动空间,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和充足的阳光。插秧后,前期以浅水勤灌为主,田间水层不超过3-4厘米,穗分化后,逐步提高水位并保持10-15厘米。
2.饲养管理。鳖投喂饵料以鲜杂鱼为主,投饵量视天气、温度、鳖放养量及生长情况灵活把握,逐步增加。与稻田养小龙虾配合养殖,可以投喂龙虾苗效果更佳。
3.病害防治。水稻病虫害以生态防控为主,通过水稻合理稀栽、生物诱虫灯等措施;加强水蛇、水老鼠等敌害生物了治,驱赶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