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情报:2020年春季莴苣、生菜病害的发生趋势及防治预报
1、病害发生程度预报
莴苣霜霉病:中等偏轻发生;
生菜霜霉病:中等偏轻发生;
生菜灰霉病:中等偏轻发生;
菠菜霜霉病:轻发生。
2、病害发生预测预报依据
据本区华亭、徐行、外冈和江桥测报点对部分蔬菜园艺场和蔬菜种植户的调查,结合当前蔬菜种植情况及天气预报综合分析,对我区莴苣、生菜、菠菜的病害发生趋势预报如下:
2.1 莴苣病害
今年春季莴苣病害主要为霜霉病,保护地栽培莴苣灰霉病及菌核病未见,仅个别种植户露地种植莴苣见少量菌核病。
2.1.3 莴苣霜霉病
保护地栽培莴苣霜霉病始见期为去年12月上旬,当前已进入发病始盛期。今年本区莴苣霜霉病株发病率在0%~24%,平均株发病率为6.25%。今年病情明显重于去年同期,比近三年同期偏重6%(见表1)。
表1:莴苣霜霉病近三年发生情况汇总
年份 | 株发病率 | 平均株发病率 |
2017 | 未见 | 未见 |
2018 | 0%~12% | 1% |
2019 | 未见 | 未见 |
三年平均 | 7.1%~86.2% | 0.3% |
2020 | 0%~24% | 6.25% |
2.2 生菜病害
今年春季生菜病害主要为霜霉病和灰霉病。稀见其他病害。
2.2.1 生菜霜霉病
保护地栽培生菜霜霉病始见期去年12月5日,比2019年偏早15天。
今年全区生菜霜霉病株发病率为0%~32%,平均株发病率17.6%。今年病情明显重于去年同期和前三年平均(见表2),且有个别区域发病明显偏重的现象。
表2:生菜霜霉病近三年发生情况汇总
年份 | 株发病率 | 平均株发病率 |
2017 | 0%~12% | 1.3% |
2018 | 0%~4% | 0.42% |
2019 | 0%~10% | 4.5% |
三年平均 | 0%~8.7% | 2.1% |
2020 | 0%~32% | 17.6% |
2.2.2 生菜灰霉病
保护地栽培生菜灰霉病始见期去年12月5日,比2019年早15天。
今年全区生菜灰霉病株发病率为0%~16%,平均株发病率3.2%。今年的病情较去年相比偏轻,比近三年同期稍偏轻。(见表3)。
表3:生菜灰霉病近三年发生情况汇总
年份 | 株发病率 | 平均株发病率 |
2017 | 0%~12% | 1% |
2018 | 0%~2% | 0.08% |
2019 | 0%~24% | 9% |
三年平均 | 0%~12.7% | 3.36% |
2020 | 0%~16% | 3.2% |
2.3 菠菜霜霉病
当前保护地栽培菠菜霜霉病处在发生始盛期。今年全区菠菜霜霉病株发病率在0%~2%,平均株发病率1%。与去年同期及前三年平均基本持平。
3、发生趋势分析
2019年12月以来温度比常年偏高,晴好天气较多,出现暖冬现象。2月上半月多雨寡照,部分低洼田块遭受湿渍害,影响蔬菜生长发育及采收上市;下半月多晴少雨,利于作物恢复生长。中旬出现寒潮天气过程,导致设施蔬菜遭受低温冷害。但总体来说,2月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2-4℃,降水偏少3成,日照时长偏多2-5成,利于作物的生长,抑制病害的发生。
过去10天(2月24至3月5日),气温较常年显著偏高,约5~7℃,累计降雨量有10~30毫米,降水量偏少2~7成。温高光足的天气条件十分利于蔬菜的生长发育,今年病害普遍比去年偏轻。
未来10天(3月6日至3月15日),累计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5成至1倍;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未来11-25天,江南部分地区有80~120毫米,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平均气温仍较常年同期偏高1~2℃。保护地栽培蔬菜都将进入感病生育期,降雨偏多,空气湿度大,会加剧主要病害的危害。
望各生产单位和各级植保员加强田间巡回调查,适当通风,根据田间病害发生情况及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病害的发生与危害。
4、防治意见
4.1 农业防治
4.1.1 开好沟系以降低田间湿度
及时清理沟系,防止雨天时积水受淹,加快病害传播。
4.1.2 保护地栽培加强管理,适时通风换气
莴苣、生菜均耐寒作物,保护地栽培条件下,白天适当关棚保温后,下午收工前要开棚半小时以上,把棚内的热湿空气排出后再关棚,无寒流侵袭的天气,晚上大棚无需全关闭,留通风降湿的隙缝,防止晚间棚内湿度过高。
4.2 常规化学防治
4.2.1 霜霉病类:在发生初期开始,每隔7~10天用药防治一次,可选择氟菌•霜霉威、烯酰吗啉或噁酮·霜脲氰喷雾。
4.2.2 菌核病、灰霉病类:在发生初期开始,每隔7~10天用药防治一次,可选择嘧霉胺、啶酰菌胺等喷雾。
4.2.3 软腐病类:在发生初期开始,每隔7~10天用药防治一次,可选择噻菌铜、氯溴异氰尿酸或喹啉铜喷雾。
用药品种部分可参考《上海市青菜(小白菜)、生菜临时用药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