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梨小食心虫防治意见
梨小食心虫又称“梨小”。主要寄主有桃、樱、梨、李。
一、生物学特性
成虫:体长6-7mm,翅展10-15mm。灰褐色,前缘具10组白色斜纹,翅面中央有一小白点,近外缘处有10个黑色斑点。
卵:扁椭圆形,淡黄白色、半透明。
幼虫:末龄幼虫体长10-13mm,淡黄白色或粉红色。
蛹:纺锤形,黄褐色;茧灰白色。
二、生活习性
以老熟幼虫在枝干裂皮缝隙及树干周围的土缝中结茧越冬。上海地区1年4-5代,第一、第二代幼虫主要为害桃梢部,第三、第四代幼虫主要为害梨、桃果实。梨小食心虫对糖、醋、酒的气味和黑光灯有趋性,成虫多在上午8-9时羽化,傍晚交尾活动,夜间产卵。
三、发生情况
据4月23日对徐行镇、嘉定工业区3个桃基地田间踏查发现,已发现梨小食心虫1龄幼虫,但尚未见明显新梢枯死为害状。预计1-2龄低龄幼虫为害高峰于4月25日后出现。
四、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树干束草或绑诱虫带诱集越冬幼虫。
2、物理防治。成虫发生期,3月中旬前用性引诱剂或糖醋酒液诱杀成虫,梨小食心虫性迷向丝每亩用量33根。
3、药剂防治。在低龄幼虫发生高峰期(于4月下旬下半期)进行一次防治,对虫口基数较高的田块建议视虫情约7天后再次药剂防治。药剂选用16000IU/毫克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00-200倍液,或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7000-10000倍液,或5%甲维盐微乳剂8000倍液等药剂,兑水喷雾。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注意选择适用药剂。
友情提示:目前正值桃红颈天牛幼虫蛀杆为害高峰期,建议采用人工防治方法,即安排人工排查,发现树杆有蛀屑,立即用铁丝捅死虫道口天牛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