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夏季蚜虫、黄条跳甲发生趋势与防治预报
根据本区华亭、徐行、外冈和江桥测报点调查情况,结合作物田间长势和天气预报综合分析,本区春夏季蚜虫、黄条跳甲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如下:
一、发生程度
预计今年春夏季蚜虫和黄条跳甲均为中等偏重发生。
二、预测依据
1.蚜虫
1.1 黄盆诱蚜
根据本区各测报点调查结果,今年黄盆诱蚜始见期为2月27日,较去年偏早13天。至4月20日平均单盆累计诱蚜量为67.7头,少于去年同期的的133.2头,略少于近三年同期平均值78.06头。黄盆诱蚜测得3个较小的蚜峰,分别位于3月19日、3月30日和4月2日,对应诱蚜量分别占总诱蚜量的7.38%、7.83%和7.53%。
1.2 大田调查
据各测报点对大棚作物系统调查,今年3月中旬已见无翅蚜。保护地有虫株率10%-70%,十字花科作物和豆类受害较重;个别露地有虫株率接近100%,且近期已见蚜虫为害造成的煤污病。
2.黄条跳甲
2.1 黄盆诱甲
根据本区各测报点调查结果,今年黄盆诱甲始见期为3月17日。至4月20日平均单盆累计诱甲量为10.1头,与去年同期诱甲量9.8头基本一致,多于近三年同期的4.7头。未见明显虫峰。
2.2大田调查
今年大田调查查得露地2月下旬已有成虫,个别田块有虫株率70%,但环境积温较低,跳甲活动能力较低,多聚集在菜心中。近期大田调查发现发生严重的地块有虫株率达90%以上,单株虫口5-8头,较活跃;危害较轻的保护地有虫株率仅10%左右,田间鲜见跳甲活动。
3.发生趋势分析
今年冬季气温较往年偏高,2-3月,平均气温比常年高2-4℃,有利于蚜虫和跳甲的越冬,因此2月田间已发现成虫活动。3月至今已经历数次小寒潮,气温总体稍偏高,但持续波动,最低气温维持在10℃左右,3月下旬至4月下旬大风天数多,降雨偏多,积温上升较缓,但总体处于偏高的水平。这样的气候有助于蚜虫迁飞、危害和繁殖,目前蚜虫已进入始盛期,进入5月,气温骤升,蚜虫危害将进一步加重。
跳甲方面,由于前期积温上升慢,跳甲不甚活跃,黄盆诱甲测得虫量偏少,较难准确反映田间虫量。大田调查查得跳甲为害情况不平均,一些前期土壤处理的田块发生较轻,露地及个别保护地发生较重,田间虫口较多。进入5月,随着气温上升,降雨量增加,跳甲趋于活跃,危害将加重,繁殖量将进一步上升。
望各乡镇测报员和各级植保员加强田间巡回调查,及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蚜虫和跳甲的发生与危害。
4.化学防治意见
4.1 蚜虫
蚜虫具有点片发生的特点,宜采用挑治早防的策略,可减少用药。面上防治建议:当有虫株率达到5%左右开始防治,对黄瓜、番茄、辣椒、茄子、十字花科、豆类等作物每隔10~15天防治1次,连续2~3次。可采用烯啶虫胺、或氯噻啉、除虫菊素等按照登记用量喷雾防治。
4.2 黄条跳甲
幼虫防治:黄条跳甲的防治重点应该在幼虫阶段,因此建议4月播种的十字花科蔬菜,播种前,翻地时用辛硫磷或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颗粒剂处理一次,均匀撒施,可以很好的防治田间土壤中的幼虫。
田间成虫防治:苗期1~2片真叶有危害状时即可防治,用啶虫脒、哒螨灵、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等按照登记用量喷雾,采用围歼方式,对采收期的叶菜停止用药,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控制好农药残留。
5.绿色防控技术应用
在有条件的蔬菜生产基地,可以适当推广普通黄板、复合黄板或全降解黄板诱杀,在蚜虫和黄条跳甲发生初期,连续成片使用,可以抑制虫口基数,达到较好的诱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