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嘉定区水稻生产技术意见
2020年全区水稻生产要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坚持加快推进全程机械化作业、产业化发展的工作思路,以集成推广“全环节”绿色高效技术、构建“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全链条”产业融合模式为重点,以点带面,推动本区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一、选用优良品种,合理茬口搭配
今年我区绿肥茬面积多、早茬口比例高,各镇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进一步加大优质稻早、中、晚品种合理配置及茬口模式技术应用。建议早熟“国庆稻”选用“嘉农粳3号”、“沪早香软1号”等优质早熟中粳类品种,与绿肥茬口相搭配,采用机插栽培;早熟晚粳类常规优质稻品种,建议选用“嘉农粳6号”、“沪香粳106”、“沪粳137”、“沪软1212”、“南粳46”等,优先选用绿肥茬口,采用机插或机穴播栽培;杂交稻建议选择“花优14”、“秋优金丰”等品种,示范推广“申优26”、“秋优23”等杂交稻新品种,宜选用绿肥或冬耕养护地茬口,采用机插栽培,有条件的区域也可采用机穴播栽培。
二、提高整地质量,坚持适期早播早栽
整地质量是确保播栽质量和栽后管理质量的一道关键环节。各镇应充分利用今年早茬口季节优势,早动员、早准备,切实加强整地质量和适时早播早栽技术的指导。对于绿肥田块,除要求4月中旬在绿肥盛花期至初荚期及时耕翻还田外,连同冬耕休闲地,均应根据水稻播栽适期,提前1个月灌水湿润土壤,在播栽前1周,进行“一耕一耙”或“二耕一耙”机械整地,实现机械整地和养草灭草“一举两得”。注重耕整地质量,力求田块平整一致,泥头软硬适中。对于直播栽培(含机穴播)田块,应及时做好沟系配套工作。同时,在提高整地质量前提下,坚持适期早播早栽,力争管理主动。具体播栽期要求:
——对于“国庆稻”品种,建议与绿肥茬搭配,选用机插栽培,适宜播种期为4月下旬至5月初,移栽期5月中旬。
——对于早熟晚粳类常规优质稻品种,建议与绿肥茬搭配,采用机插栽培的,适宜播种期为5月中旬,移栽期6月5日至6月12日;选用机穴播栽培的,适宜播种期为5月底至6月上旬。
——对于杂交稻,建议与绿肥茬或冬耕休闲地搭配,优先选用机插栽培,适宜播种期为5月上旬,移栽期为5月底至6月5日;有条件的区域采用机穴播栽培的,适宜播期为5月下旬至6月初。
三、实施精量播栽,构建合理群体起点
在适期播种的前提下,按照群体质量栽培和优质稻绿色生产调控思路,结合不同品种特点,正确掌握播量,实施精量播栽,构建合理群体起点。具体播栽技术要求:
——对于机穴(直)播栽培的,常规稻品种要求亩用种量4公斤左右,穴距12~14 厘米,亩播1.9万穴以上,亩基本苗8~10万株;杂交稻亩用种量2~2.5公斤,穴距14~16 厘米,亩播1.7万穴以上,亩基本苗4~5万株。播种力求落籽均匀一致,严防出现断垄现象。
——对于机插栽培的,杂交稻每盘播净干谷110~120克,折芽谷150~160克,育成的秧块要求每平方厘米1.7~2株秧苗;大田机插穴距控制在13厘米左右,每亩栽插穴数1.6万穴以上,每穴苗数2~3株,基本苗保持在4万左右。常规稻品种每盘播净干谷120~130克,折芽谷160~170克,育成的秧块要求每平方厘米确保有2~2.5株秧苗;大田机插穴距控制在12厘米左右,每亩栽插穴数尽可能保持在1.8万穴以上,每穴苗数4~5株,基本苗控制在7~8万株;对于“国庆稻”品种,提倡选用窄行距(25cm)机械进行育苗栽插,亩栽穴数力争达2万穴左右,亩基本苗数10万株左右。
——对于人工直播栽培的,常规稻品种每亩用种量4公斤左右,基本苗保持在8万株左右;对于部分偏迟播种的田块,可适当增加播量,提高基本苗数至10万株左右。杂交稻每亩用种量2.5公斤左右,基本苗控制在5~6万株。
四、适时搁田控苗,提高成穗率
水稻搁田具有协调水稻碳、氮关系,控制无效分蘖,促根、壮秆、控蘖、防病等综合作用。不同栽培方式的水稻搁田应采取不同的策略,做到适时适度。一般情况下,应坚持“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的搁田原则,对于晚粳类品种,搁田时间最迟不宜超过7月25日;“国庆稻”品种,搁田时间不宜超过7月10日;搁田程度一般至田中不陷脚、叶色落黄褪淡即可。
——对于直播栽培的,包括机械直播(穴播)或人工直播,提倡采用超前搁田策略,即当田间总茎蘖数达预期穗数80%时开始搁田,先轻后重,分次搁成。常规稻品种力争亩高峰苗数控制在36~40万株,杂交稻32~35万株,成穗率要求达65%以上。
——对于机插栽培的,提倡适时搁田,即当田间总茎蘖数达预期穗数苗或90%以上时开始自然断水搁田,多次反复,由轻到重,分次搁成。常规稻品种适宜高峰苗每亩控制在30万左右,杂交组合控制在26万左右,力争成穗率达80%以上。
五、施足有机肥,减少氮化肥,促进氮磷钾养分平衡施用
(一)绿色认证水稻
全生育期总用氮量:有机氮(折纯量)不低于12 公斤;无机氮(折纯量)不高于12 公斤。具体施肥方案简表见附表1.。
1、基肥。坚持有机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在前茬绿肥翻压还田或冬耕晒垡基础上,对于前茬绿肥田块,应视绿肥鲜草产量增施有机肥,每亩大田增施商品有机肥500 公斤~800 公斤,或菜子饼肥料100 公斤~150 公斤;对于冬耕晒垡田块,每亩大田增施商品有机肥1000 公斤,或菜子饼肥料200 公斤,或增施其它同等有机氮肥量的农家肥料或微生物肥料等。
在施好有机肥的前提下,基肥增施缓释肥(30-6-6)的,建议在机插稻田使用,亩施25公斤。
2、分蘖肥。在施好基肥基础上,结合秧苗生长,及时追施分蘖肥。
一般情况下,在机插秧苗活棵后或直播稻秧苗3叶至4叶期,每亩大田施尿素5 公斤,间隔7 天~10 天每亩大田追施尿素7.5 公斤,再间隔7天~10 天追施水稻专用配方肥(26-6-10)每亩20公斤。
对于基肥增施25公斤/亩缓释肥的机插稻田块,建议分蘖肥在栽插15天后,一次性施入,每亩尿素7.5公斤。
3、长粗肥。一般情况下,绿色认证田块,不建议施用长粗肥。
4、穗肥和粒肥。视品种类型巧施穗肥。一般情况下,对于“国庆稻”品种,提倡不使用穗肥;对于晚粳类品种,以少施或不施穗肥为主。若确需施用穗肥的,以施三元复合肥(15-15-15)为主,施用时期应在倒3叶期,宜早不宜迟,建议亩施三元复合肥(15-15-15)6公斤。
对于不使用穗肥的田块,可根据后期长势长相,在孕穗初期或扬花后期进行根外追肥,叶面喷施有机水溶肥料、或氨基酸水溶肥、或复合微量元素肥,以促进颖花分化和籽粒充实,增加粒数、粒重,提高单产。不应使用成分不明的、含有安全隐患成分的肥料、或添加有稀土元素的肥料。
(二)常规种植水稻
围绕优质稻米绿色生产发展的要求,施足有机肥,减少氮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全面推进有机与无机相结合的肥料运筹技术。一般情况下,建议每亩增施商品有机肥150公斤左右,亩氮化肥施用总量控制在18公斤(折纯氮)以下。具体各时期的肥料使用建议如下:
1、基肥。采用有机肥料、化学肥料相结合的方式。有机肥一般亩施150公斤;化肥以三元复合肥、水稻专用配方肥、缓释肥为主,并针对不同种植方式区别施用。对于机插稻,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选择增施速效化肥的,建议亩施水稻专用肥配方肥、或三元复合肥,折纯氮4公斤左右;选择增施缓释肥的,建议亩施缓释肥25公斤。对于直播栽培的(包括机直播、人工直播,下同),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增施三元复合肥25公斤/亩。
2、分蘖肥。对于机插栽培,在栽后一星期亩施尿素6公斤左右,作活棵返青肥(基肥为有机肥+缓释肥的田块,本次不施);间隔5~7天追施分蘖肥,每亩施尿素8.5公斤左右(基肥为有机肥+缓释肥的田块,每亩施尿素7.5公斤);再间隔一星期视苗情酌情追施分蘖肥,每亩施专用配方肥15公斤左右。对于直播栽培,在2叶1心~3叶1心期,每亩追施尿素6公斤左右,也可结合化学除草,与除草药剂混拌后放入;再隔7~10天施尿素8.5公斤左右;之后,再间隔一星期视苗情酌情追施分蘖肥,亩施专用配方肥15公斤左右。
3、穗肥。一般情况下,考虑到米质和熟期等因素,不管是直播栽培或机插栽培的,提倡少施或不施穗肥。尤其是“国庆稻”品种,建议以不施穗肥为宜。对于其它类型品种,确实需要施用穗肥的,可促保兼顾,于倒3叶期一次性施入,最迟不宜超过8月10日。施用量,一般建议亩施尿素7.5公斤左右(基肥为有机肥+缓释肥的田块,建议亩施尿素5公斤左右)。
六、科学水浆管理,提倡好气性灌溉
1、播种至幼苗期。对于直播栽培的,坚持湿润出苗,田间无积水;若遇连续晴好天气,田面开裂,可灌跑马水,随灌随排;3叶后建立浅水层;机插栽培育秧阶段坚持湿润育秧,出苗后建立平沟水,视天气勤换沟水,2叶1心后干湿交替,促根系生长,栽插前排水蹲苗,防止盘土含水过高影响起秧和栽插。
2、分蘖期。直播栽培的,有效分蘖阶段以浅水勤灌为主,切忌长时间深水灌溉;机插栽培强调薄水浅插,浅水活棵,分蘖阶段按照“浅水一寸棵棵到、短期落干通气好”的管理要求进行灌溉,切忌淹没心叶,达到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气促根,促分蘖的早生快发。
3、长穗期。提倡采用间歇灌溉,即灌一次水层,待自然落干后再次灌溉,依此循环;至剑叶抽出期保持田间水层;抽穗前排水轻搁田,以增强根系活力,促进抽穗整齐。
4、灌浆结实期。抽穗阶段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阶段要求干湿交替灌溉。一般情况下,常规单季晚稻,要求9月底前以湿为主,10月份逐渐由湿转干,以干为主;在收割前10天左右断水,以利养根、保叶、争粒重。早熟“国庆稻”品种,一般要求在收割前1星期左右断水,有利于提高稻米外观和口感品质。
七、加强病虫测报,推广绿色防控
按照绿色生产发展要求,结合本区水稻主推品种、主栽方式,及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切实加强病虫预测预报和不同栽培方式草害发生规律的调查,以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重点,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技术手段,全面推广水稻绿色防控技术,有效控制病虫草危害,为水稻生产保驾护航。具体各阶段防治措施和方法如下(具体绿色认证田块及非绿色认证田块防治用药方案见表3、表4):
(1)种子处理和带药移栽。按照每4~5公斤稻种选用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菌虫清)40克进行浸种。参与绿色食品认证的按照每4公斤稻种选用25克/升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适乐时)20克进行拌种,阴干后再清水浸种。移栽稻,秧苗移栽前2-3天施用内吸性药剂,带药移栽,预防螟虫和稻蓟马、稻飞虱、叶蝉及其传播的病毒病。
(2)大田第一阶段用药。重点对象为四(2)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和稻飞虱,防控任务是降低基数,抑制本地病虫的发展,减轻后期防控压力。采用适当放宽防治指标,防治时间尽可能后移的策略。根据田间发生的轻重程度差异,稻纵卷叶螟选择甲维·茚虫威,纹枯病选择井冈·嘧苷素、噻呋酰胺等。
(3)大田第二阶段用药。重点对象为纹枯病、五(3)稻纵卷叶螟、螟虫和稻飞虱,防控任务是控制危害。稻纵卷叶螟和螟虫选择防控适期相对较宽的高效药剂,茚虫威、甲氧虫酰肼等,纹枯病防治药剂根据第一次用药效果和发生程度选择嘧菌酯类药剂或者噻呋酰胺类药剂。
(4)大田第三阶段用药。防控任务是穗期保护,根据穗期主攻对象组合用药,预防穗颈瘟、纹枯病、稻曲病、穗腐病、六(4)代稻纵卷叶螟、螟虫、稻飞虱等病虫。稻纵卷叶螟和螟虫选择高效药剂,病害明确主攻种类,选择相应药剂组合。
(5)大田第四阶段用药。主治后期褐飞虱、叶蝉、蚜虫等,药剂以吡蚜酮、烯啶虫胺等为主,具体视虫情而定。
表1.绿色认证水稻肥料施用方案简表
基肥 | 茬口 | 种植方式 | 活棵返青肥/苗肥 | 第1次分蘖肥 | 第2次分蘖肥 | 穗肥 | |||||
绿肥茬 | 休耕 | 时间 | 数量 | 时间 | 数量 | 时间 | 数量 | 时间 | 数量 | ||
不施缓释肥 | 商品有机肥 | 商品有机肥 | 机插稻 | 栽插后 | 尿素 | 间隔 | 尿素 | 再间隔 | BB肥 | 倒3叶 露尖 | 复合肥 |
直播稻 | 2叶1心期-3叶1心期 | 尿素 | 间隔 | 尿素 | 再间隔 | BB肥 | 倒3叶 露尖 | 复合肥 | |||
施用缓释肥 | 商品有机肥 | 商品有机肥 | 机插稻 | 栽插后 | 尿素 | 倒3叶 露尖 | 复合肥 | ||||
直播稻 | 4叶期 | 尿素 | 倒3叶 露尖 | 复合肥 |
注:原则上,直播稻不建议使用缓释肥,如果一定要施,要求在播前7天施用。
表2.常规种植水稻肥料施用方案简表
种植方式 | 基肥方案 | 活棵返青肥/苗肥 | 第1次分蘖肥 | 第2次分蘖肥 | 穗肥 | ||||
时间 | 数量 | 时间 | 数量 | 时间 | 数量 | 时间 | 数量 | ||
直播稻 | 商品有机肥150公斤/亩 | 2叶1心 | 尿素 | 间隔 | 尿素 | 再间隔 | BB肥 | 倒3叶 | 尿素 |
机插秧 | 商品有机肥150公斤/亩 | 0 | 0 | 栽插后 | 尿素 | 再间隔 | BB肥 | 倒3叶 | 尿素 |
商品有机肥150公斤/亩 | 栽插后 | 尿素 | 间隔一周 | 尿素 | 再间隔 | BB肥 | 倒3叶 | 尿素 | |
商品有机肥150公斤/亩 | 栽插后 | 尿素 | 间隔一周 | 尿素 | 再间隔 | BB肥 | 倒3叶 | 尿素 |
表3. 绿色认证田块防治用药方案.
防治时期 | 防治对象 | 用药方案 | 备注 |
移栽前,起身药 | 螟虫、飞虱 | 氯虫·噻虫嗪 | 移栽稻 |
大田第一阶段(约7月下旬) | 四(2)代稻纵、螟虫 | 甲维·茚虫威 |
防治次数1次 |
飞虱 | 吡蚜酮 | ||
纹枯病 | 井冈·嘧苷素 | ||
大田第二阶段(8月上旬-中、下旬) | 五(3)代稻纵、螟虫 | 茚虫威、甲维盐 | 防治次数2次 |
纹枯病 | 嘧菌酯类、井冈霉素A | ||
大田第三阶段(8月底-9月中旬) | 六(4)代稻纵、螟虫 | 氯虫•噻虫嗪、苏云金杆菌 | 防治次数2次 |
飞虱 | 吡蚜酮 | ||
穗期病害 | 春雷·戊唑醇、醚菌·氟环唑 |
表4. 非绿色认证田块防治用药方案.
防治时期 | 防治对象 | 用药方案 | 备注 |
移栽前,起身药 | 螟虫、飞虱 | 氯虫·噻虫嗪 | 移栽稻 |
大田第一阶段次(约7月下旬) | 四(2)代稻纵、螟虫 | 甲维·茚虫威 |
防治次数1次 |
飞虱 | 吡蚜酮 | ||
纹枯病 | 噻呋酰胺 | ||
大田第二阶段(8月上旬-中、下旬) | 五(3)代稻纵、螟虫 | 甲氧虫酰肼、茚虫威、苏云金杆菌 | 防治次数2次
|
飞虱 | 烯啶虫胺、吡蚜•噻虫胺 | ||
纹枯病 | 噻呋·嘧苷素、噻呋·戊唑醇 | ||
大田第三阶段(8月底-9月中旬) | 六(4)代稻纵、螟虫 | 四氯虫酰胺、茚虫威、甲维盐 | 防治次数2次
|
飞虱 | 烯啶虫胺 | ||
穗期病害 | 戊唑醇•嘧菌酯、井冈霉素A、 嘧菌酯 | ||
大田第四阶段(9月下旬) | 稻飞虱、叶蝉、蚜虫 | 吡蚜酮、烯啶虫胺 | 防治次数1次 |
注:根据田间病虫实际发生情况,届时会有部分农药调整。具体防治时间、用药品种以病虫情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