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便民服务>实用技术>种植业>详细内容

病虫情报

发布时间:2021-03-05 13:29:43

2021年保护地番茄病害的发生趋势和防治预报

1.病害发生程度预报

1.1 灰霉病中等发生。

1.2 叶霉病中等发生。

1.3 早疫病轻度发生。

2.病害发生预测依据

目前本区在田樱桃番茄及中果型番茄多处于开花座果及结果期,大番茄大部分处于开花座果期,病害易感。根据各测报点数据及大田调查结果,目前本区保护地番茄主要发生病害为灰霉病、叶霉病及早疫病。湿度大通风不佳及田间管理不善之田块发病较重。目前病害均处发病初期。发生趋势预报如下:

2.1番茄灰霉病

今年番茄灰霉病病始见期为2月末,始见期较去年同期偏晚。截至3月4日全区番茄灰霉病株发病率0%~50%,平均株发病率4%,较近三年同期平均株发病率偏重。

表1. 番茄灰霉病近三年发生情况汇总

年份

株发病率

平均株发病率

2018

0%~1.5%

0.45%

2019

0%~2%

1.5%

2020

0%~1%

0.65%

三年平均

0%~1.5%

0.9%

2021

0%~50%

4%

2.2番茄叶霉病

今年番茄叶霉病始见期为2月末,始见期较近三年(3月10日左右)偏早。截至3月4日全区番茄叶霉病株发病率0%~54%,平均株发病率6%。

d8a4d4e9ddcc41e0a59241cc2ece2681.png

番茄叶霉病初期紫斑及卷叶症状

2.3番茄早疫病

今年番茄早疫病始见期为2月26日,早于去年。截至3月4日全区番茄早疫病株发病率0%~8%,平均株发病率1.2%,较近三年同期平均株发病率偏重。

表1. 番茄早疫病近三年发生情况汇总

年份

株发病率

平均株发病率

2018

0%~0.18%

0.09%

2019

0

0

2020

0%~2%

0.67%

三年平均

0%~0.73%

0.25%

2021

0%~8%

1.2%

2.4 其他病害

于个别田块发现苗期青枯病,发病率约0.3%。

3.病害发生趋势分析

今冬经历2波强寒潮,1月6–7日间极端低温至-10℃,恰逢番茄苗期,保暖措施不当的地块幼苗发生冻害,抗逆性下降。2月以来,气温回升,2月上、中、下旬各有一波升至20℃左右的高温,日照充足,环境湿度较小,适宜番茄苗生长;但夜间高温不足10℃,且多日起大风,田间保温与通风需较精细管理,一些田块棚内温度保持得当但湿度过高,2月下旬至3月初由晴转阴雨,光照不足,适逢大部分番茄进入开花座果期,抗逆性下降,适宜叶霉病发生;部分田块田间操作时叶片损伤(或灼伤),造成病菌侵入,易感灰霉病。至3月中旬,本区气候仍以阴雨为主,气温偏低(4–15℃),番茄易感病,田间管理需平衡保温和通风,忌闷热高湿,使病害进一步发生。望各生产单位和各级植保员加强田间巡回调查,及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病害的发生与危害。

4、防治意见

4.1 加强管理

开棚通风降湿:坚持早上(不低于12℃)开棚通风降湿1小时,再关棚提温,收工前再开棚降湿半小时左右,防止夜间降温时造成作物茎叶结露(晚间最低温度不低于12℃时可留缝降湿),减少病菌侵害作物的机会。

清洁棚内环境:定期整枝、摘除老、病叶,同时把老、病叶带出棚处理,减少传染源,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清理棚室周围沟系,保证雨天沟内不积水,排水通畅,降低棚内地下水位,减轻病害的发生。

合理施肥浇水:浇水应选择在晴天的上午,要小水小肥勤浇(严禁大水沟灌或漫灌),积极采用膜下滴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措施。

4.2 药剂防治

番茄灰霉病和菌核病:啶酰菌胺、嘧霉胺、木霉菌、吡唑·啶酰菌、啶菌噁唑等,均匀喷雾,每7~10天1次,连续2~3次。

番茄叶霉病:春雷·王铜、多抗霉素、氟菌·戊唑醇等,均匀喷雾,每7~10天1次,连续2~3次。

番茄病毒病:宁南霉素、氯溴异氰尿酸等,均匀喷雾,每7~10天1次,连续2~3次。

番茄晚疫病:氟菌·霜霉威、嘧菌酯、氰霜唑、氟啶胺等,均匀喷雾,每7~10天1次,连续2~3次。

番茄早疫病:嘧菌酯、啶酰菌胺、氟菌·戊唑醇等,均匀喷雾,每7~10天1次,连续2~3次。

番茄枯萎病:咯菌腈、春雷霉素等灌根处理。严重时,拔出病株,带出大棚处理。

注意药剂的交替轮换,严格控制施药次数和安全间隔期。

来源:农技中心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