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便民服务>实用技术>种植业>详细内容

2021年嘉定区水稻栽培技术意见

发布时间:2021-05-24 16:00:13

2021年嘉定区水稻栽培技术意见 

2021年,我区水稻生产紧紧围绕优质高效的总体要求和种植业守底线、优结构、提质量的总体目标,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加快推进水稻绿色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和产业化发展的工作思路,以点带面,切实推动本区水稻生产高质量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一、选用优良品种,合理茬口搭配

我区水稻主要茬口模式是“绿肥-稻”、“冬耕养护地-稻”,部分为“油菜-稻”、“麦-稻”或“经作-稻”。各镇应充分利用早茬口面积比例高的优势,合理选用优良品种,严格按照区水稻主导品种推介目录,引导种植户正确选用品质优、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好的优良品种,进一步优化优质稻产业化绿色生产茬口模式,实现水稻早、中晚品种与茬口模式的合理配置,力求同一品种、同一栽培方式连片种植。

建议:早熟“国庆稻”选用“嘉农粳3号”、“沪早香软1号”等优质早熟中粳类品种,与绿肥茬口相搭配;中晚熟常规优质稻品种,选择“嘉农粳6号”、“沪香粳106”、“沪软1212”和“南粳46”等,选用绿肥茬口;晚熟类高产优质品种,杂交稻重点推广“花优14”、“秋优金丰”,示范推广“申优26”、“申优28”和“紫祥优26”等,宜选用绿肥或冬耕养护地茬口;常规稻重点推广“沪粳137”等,视茬口条件定种植方式,力求早播早栽,以充分发挥迟熟品种增产潜力。

二、强化精细整地,提高机械耕整地质量

针对去年冬季和今年早春气温持续偏高,冬作蚕豆、紫云英绿肥和少部分油菜、麦子等作物生育进程普遍提前等特点,各镇应及时组织机械力量,切实加强绿肥作物翻埋还田和部分油菜、麦子抢收、秸秆机械化还田,以及水稻播栽前机械耕整地等工作,强化精细化、标准作业,提高机械耕整地质量。对于冬作蚕豆、紫云英绿肥作物,应在盛花至初荚期,约4月下旬及时进行机械翻埋还田,先干耕或犁翻,力求不漏耕,耕深一致,日晒3~4天后及时灌水,促进秸秆腐解,也便于养草灭草措施落实,减少后茬水稻杂草基数;对于冬耕养护田块,在水稻播栽前,至少提前1个月进行旋耕、灌水,提高养草灭草效果;对于少部分油菜、麦子田块,应在抢收腾茬后及时进行秸秆机械还田和机耕、灌水,尽可能延长秸秆腐解时间,减少对后茬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同时,根据后茬水稻作物不同种植方式、播栽时间,按照农机部门制定的机插秧或机穴播耕整地技术规程,及时进行“一耕一耙”或“二耕一耙”机械作业,力求田块平整一致,泥头软硬适中,高低落差控制在3cm左右。力争做到随耕随播,以提高播栽质量,减少稻田前期杂草滋生风险。

三、坚持适期播栽,合理播栽密度

针对我区水稻生长期气候特点和主导品种特征特性,以“前期保安全出苗,中后期避高温抽穗、灌浆,后期保安全结实”为重点,加强分类指导,坚持适期播栽,合理播栽密度。

——对于“国庆稻”品种,优先选用机插栽培,适宜播种期为4月下旬至5月初,移栽期5月中旬;亩栽密度1.8~2.0万穴,基本苗10~12万/亩。选用机穴播栽培的,适宜播种期为5月10日前后,可视气温变化而定,力求播后日平均气温保持在20℃左右,最低气温不低于15℃;适宜密度每亩播2.0万穴,基本苗12万左右。

——对于早中熟晚粳类优质稻品种,主要用于优质稻产业化生产的,优先采用机插栽培,适宜播种期为5月中旬,移栽期6月8日至6月15日;每亩栽插1.8万穴左右、基本苗8~10万株;对于个别稻瘟病抗性较差品种,建议适当推迟播种和栽插;选用机穴播栽培的,适宜播种期为6月上旬;每亩播种穴数1.8万穴、基本苗10万左右。

——对于迟熟类高产优质杂交稻品种,适宜播种期为5月上旬,移栽期为5月底至6月初,每亩栽插密度1.6万穴、基本苗4~5万株。有条件的区域可采用机穴播栽培,适宜播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每亩播种密度,杂交稻1.6万穴左右、基本苗4~5万株。

四、科学肥料运筹,提高肥料利用率

(一)绿色认证水稻

全生育期总用氮量:有机氮(折纯量)不低于12 公斤;无机氮(折纯量)不高于12 公斤。具体施肥方案简表见附表1。

1、基肥。坚持有机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在前茬绿肥翻压还田或冬耕晒垡基础上,对于前茬绿肥田块,应视绿肥鲜草产量增施有机肥,每亩大田增施商品有机肥500 公斤~800 公斤,或菜子饼肥料100 公斤~150 公斤;对于冬耕晒垡田块,每亩大田增施商品有机肥1000 公斤,或菜子饼肥料200 公斤,或增施其它同等有机氮肥量的农家肥料或微生物肥料等。

在施好有机肥的前提下,基肥增施缓释肥(30-6-6)的,建议在机插稻田使用,亩施25公斤。

2、分蘖肥。在施好基肥基础上,结合秧苗生长,及时追施分蘖肥。

一般情况下,在机插秧苗活棵后或直播稻秧苗3叶至4叶期,每亩大田施尿素5 公斤,间隔7 天~10 天每亩大田追施尿素7.5 公斤,再间隔7天~10 天追施水稻专用配方肥(26-6-10)每亩20公斤。

对于基肥增施25公斤/亩缓释肥的机插稻田块,建议分蘖肥在栽插15天后,一次性施入,每亩尿素7.5公斤。

3、长粗肥。对于优质稻米生产的田块,适当增施长粗肥,在最后一次重搁田前施入,亩施复合肥6公斤。

4、穗肥和粒肥。建议少施或不施穗肥,对于不使用穗肥的田块,可根据后期长势长相,在孕穗初期或扬花后期进行根外追肥,叶面喷施有机水溶肥料、或氨基酸水溶肥、或复合微量元素肥,以促进颖花分化和籽粒充实,增加粒数、粒重,提高单产。不应使用成分不明的、含有安全隐患成分的肥料、或添加有稀土元素的肥料。

(二)常规种植水稻

围绕优质稻米绿色生产发展的要求,施足有机肥,减少氮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全面推进有机与无机相结合的肥料运筹技术。一般情况下,建议每亩增施商品有机肥150公斤左右,亩氮化肥施用总量控制在18公斤(折纯氮)以下。具体各时期的肥料使用建议如下:

1、基肥。采用有机肥料、化学肥料相结合的方式。有机肥一般亩施150公斤;化肥以三元复合肥、水稻专用配方肥、缓释肥为主,并针对不同种植方式区别施用。对于机插稻,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选择增施速效化肥的,建议亩施水稻专用肥配方肥、或三元复合肥,折纯氮4公斤左右;选择增施缓释肥的,建议亩施缓释肥25公斤。对于直播栽培的(包括机直播、人工直播,下同),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增施三元复合肥25公斤/亩。

2、分蘖肥。对于机插栽培,在栽后一星期亩施尿素6公斤左右,作活棵返青肥(基肥为有机肥+缓释肥的田块,本次不施);间隔5~7天追施分蘖肥,每亩施尿素8.5公斤左右(基肥为有机肥+缓释肥的田块,每亩施尿素7.5公斤);再间隔一星期视苗情酌情追施分蘖肥,每亩施专用配方肥15公斤左右。对于直播栽培,在2叶1心~3叶1心期,每亩追施尿素6公斤左右,也可结合化学除草,与除草药剂混拌后放入;再隔7~10天施尿素8.5公斤左右;之后,再间隔一星期视苗情酌情追施分蘖肥,亩施专用配方肥15公斤左右。

3、穗肥。一般情况下,考虑到米质和熟期等因素,不管是直播栽培或机插栽培的,提倡少施或不施穗肥。尤其是“国庆稻”品种,建议以不施穗肥为宜。对于其它类型品种,确实需要施用穗肥的,可促保兼顾,于倒3叶期一次性施入,最迟不宜超过8月10日。施用量,一般建议亩施尿素7.5公斤左右(基肥为有机肥+缓释肥的田块,建议亩施尿素5公斤左右)。

对于施用稻丰的农户,建议亩用量1000克,直播稻结合苗肥撒施一次,机插稻不施缓释肥的田块结合第一次活棵返青肥施用,机插稻施用缓释肥的田块,结合栽插后第一次封田时施用。对于施用穗满的田块,建议亩用量120克,在孕穗-灌浆期,结合防病治虫喷施一次。

五、加强水浆管理,提高肥水管理协同效应

围绕水稻生长各阶段需水、需肥规律,切实加强水稻全生育期水浆管理,重点突出肥、水、气协调管理,实现以水调肥、以水控草、以气促根,促进群体与个体协调发展。

1、播种至幼苗期。对于机穴播或人工直播栽培的田块,强调无水层播种、干(晒)出苗(表面干、下部湿润);2叶1心期后灌跑马水、保持田间湿润;3叶后建立浅水层。对于机插栽培的田块,育苗阶段强调机械播种、湿润育苗,幼苗期以灌平沟水或跑马水为主,做到视天气管理;2叶1心后干湿交替,促根系生长;栽插前排水蹲苗,防止盘土含水过高影响起秧和栽插。

2、有效分蘖阶段。坚持浅水勤灌促分蘖的技术路线,兼顾以水封草措施落实,实施间隙灌溉,切忌长期灌水或淹没心叶,实现以水调肥、以水控草、以气促根,肥、水、气协调管理,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和健壮生长。对于机插栽培的,强调薄水浅插,浅水活棵。

3、无效分蘖至抽穗阶段。无效分蘖阶段重点是搁田控苗。对于机插栽培的田块,采用够苗期搁田,即总苗数达到预期穗数苗时开始搁田;对于机穴播或人工直播栽培的田块,当总苗数达到预期穗数苗80%时脱水搁田;要求先轻后重,分次搁成,控制无效分蘖。

幼穗分化阶段,应采用干湿交替、间隙灌溉方法,保持田间水气协调;剑叶抽出期保持浅水层;抽穗前脱水轻搁2 ~3 天,以促进抽穗整齐。

4、抽穗至结实成熟阶段。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坚持间隙灌溉,做到浅水潮潮清,先湿后干;成熟后期防止断水过早,在收割前7 ~10 天断水。

六、加强病虫害绿色防控,推进统防统治

按照绿色生产发展要求,结合本区水稻主导品种、主栽方式,及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强化监测,精准预报,精确指导,减少大田防治用药次数和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以保持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为基础,强化前期农业措施,降低田间病虫基数。选择性应用灯诱、性诱等物理措施辅助防治。关键时期,选用生物药剂或高效环保农药防治。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切实提高防病治虫效果,为水稻生产保驾护航。具体各阶段防治措施和方法,按植保部门绿色防控防治意见执行。

 


表1  绿色认证水稻肥料施用方案简表

基肥
方案

茬口

种植方式

活棵返青肥/苗肥

第1次分蘖肥

第2次分蘖肥

穗肥

绿肥茬

休耕

时间

数量

时间

数量

时间

数量

时间

数量

不施缓释肥

商品有机肥
500-800
公斤/亩

商品有机肥
1000公斤/亩

机插稻

栽插后
5-7天

尿素
5公斤/亩

间隔
7-10天

尿素
7.5公斤/亩

再间隔
7-10天

BB肥
20公斤/亩

倒3叶

露尖

复合肥
6公斤/亩

直播稻

2叶1心期-3叶1心期

尿素
5公斤/亩

间隔
7-10天

尿素
7.5公斤/亩

再间隔
7-10天

BB肥
20公斤/亩

倒3叶

露尖

复合肥
6公斤/亩

施用缓释肥

商品有机肥
500-800公斤/亩
+缓释肥25公斤/亩

商品有机肥
1000公斤/亩
+缓释肥25公斤/亩

机插稻



栽插后
15天

尿素
7.5公斤/亩



倒3叶

露尖

复合肥
6公斤/亩

直播稻



4叶期

尿素
7.5公斤/亩



倒3叶

露尖

复合肥
6公斤/亩

注:原则上,直播稻不建议使用缓释肥,如果一定要施,要求在播前7天施用。

(对于优质稻米生产的田块,建议少施或不施穗肥,适当增施长粗肥,在最后一次重搁田前施入,亩施复合肥6公斤)


表2  常规种植水稻肥料施用方案简表

种植方式

基肥方案

活棵返青肥/苗肥

第1次分蘖肥

第2次分蘖肥

穗肥

时间

数量

时间

数量

时间

数量

时间

数量

直播稻

商品有机肥150公斤/亩
+三元复合肥25公斤/亩

2叶1心
至3叶1心期

尿素
6公斤/亩

间隔
5-7天

尿素
8.5公斤/亩

再间隔
7-10天

BB肥
15公斤/亩

倒3叶

尿素
7.5公斤/亩

机插秧

商品有机肥150公斤/亩
+缓释肥25公斤/亩

0

0

栽插后
15天

尿素
7.5公斤/亩

再间隔
7-10天

BB肥
15公斤/亩

倒3叶

尿素
5公斤/亩

商品有机肥150公斤/亩
+三元复合肥25公斤/亩

栽插后
5-7天

尿素
6公斤/亩

间隔一周

尿素
8.5公斤/亩

再间隔
7-10天

BB肥
15公斤/亩

倒3叶

尿素
7.5公斤/亩

商品有机肥150公斤/亩
+BB肥15公斤/亩

栽插后
5-7天

尿素
6公斤/亩

间隔一周

尿素
8.5公斤/亩

再间隔
7-10天

BB肥
15公斤/亩

倒3叶

尿素
7.5公斤/亩


表3  绿色认证田块防治用药方案

防治时期

防治对象

用药方案

备注

移栽前,起身药

螟虫、稻飞虱

氯虫·噻虫嗪

移栽稻

大田第一阶段(约7月下旬)

四(2)代稻纵、螟虫

氯虫·噻虫嗪

 

防治次数1次

纹枯病

井冈·嘧苷素

大田第二阶段(8月上旬-中、下旬)

五(3)代稻纵、螟虫

茚虫威、氰虫·甲虫肼、         甲氧虫酰肼、苏云·稻纵颗

防治次数2次

稻飞虱

吡蚜酮

纹枯病

嘧菌酯类、噻呋酰胺类

大田第三阶段(8月底-9月中旬)

六(4)代稻纵、螟虫

茚虫威、苏云金杆菌、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防治次数2次

稻飞虱

吡蚜酮

穗期病害

春雷·戊唑醇、井冈霉素A、      醚菌·氟环唑、三环唑等

 

表4  非绿色认证田块防治用药方案

防治时期

防治对象

用药方案

备注

移栽前,起身药

螟虫、稻飞虱

氯虫·噻虫嗪

移栽稻

大田第一阶段次(约7月下旬)

四(2)代稻纵、螟虫

氰虫·甲虫肼

防治次数1次

稻飞虱

吡蚜酮

纹枯病

噻呋酰胺

大田第二阶段(8月上旬-中、下旬)

五(3)代稻纵、螟虫

甲氧虫酰肼、茚虫威、          苏云·稻纵颗

 

防治次数2次

 

稻飞虱

烯啶虫胺、吡蚜·噻虫胺

纹枯病

噻呋·嘧苷素、噻呋·戊唑醇

大田第三阶段(8月底-9月中旬)

六(4)代稻纵、螟虫

甲氧·茚虫威、茚虫威

 

防治次数2次

 

稻飞虱

烯啶虫胺

穗期病害

井冈霉素A、 嘧菌酯           戊唑•嘧菌酯

大田第四阶段(9月下旬)

稻飞虱、叶蝉、蚜虫

吡蚜酮、烯啶虫胺

防治次数1次

注:根据田间病虫实际发生情况,届时会有部分农药调整。具体防治时间、用药品种以病虫情报为准。


来源:农技中心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