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玉米夜蛾类害虫发生趋势和防治预报
近期随着本区秋玉米陆续定植,夜蛾类害虫开始于各基地玉米苗上发生,其中以草地贪夜蛾、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为主,本文对近期以上三种虫害发生情况预测预报及防治措施推荐如下:
1.虫情发生程度预报
1.草地贪夜蛾:中等偏轻发生,发生偏早。
2.甜菜夜蛾:7月以来中等偏重发生。
3.斜纹夜蛾:7月以来中等偏重发生。
2.预测依据
2.1 草地贪夜蛾
今年草地贪夜蛾成虫诱测以性诱为主,始见期4月27日,较去年偏早80日,截至8月2日性诱单钵累计诱得成虫13.9头,较去年同期(1头)偏多。
大田调查发现个别定植极早(约7月10日)的秋玉米田块内已有草地贪夜蛾发生,发生面积约1.34亩,有虫株率34%,2-3龄为主。其他田块未见草地贪夜蛾发生。8月9日于徐行1田块内发现草地贪夜蛾卵块1块。
图 1草地贪夜蛾危害状(上左)及2龄幼虫(上右),及卵块(下)
2.2 甜菜夜蛾
今年7月1日至8月2日间,甜菜夜蛾灯诱单灯累计诱得成虫622.5头,较去年同期偏多42.3%。同期性诱单钵累计93.5头,较去年(98头)稍少。
大田调查于部分田块在玉米3–5叶小苗叶片表面发现幼虫,有虫株率0–24%,目前以1–2龄为主,啃食嫩叶。
图 2啃食玉米嫩叶的甜菜夜蛾2龄幼虫。
2.3 斜纹夜蛾
今年7月1日至8月2日间,斜纹夜蛾灯诱单灯累计诱得成虫90.8头,较去年同期(101.5头)稍偏少。同期性诱单钵累计277.2头,较去年(168.8头)偏多。
大田调查于部分田块在玉米3-5叶小苗叶片表面发现幼虫,与甜菜夜蛾幼虫混生。
图 3 于玉米小苗嫩叶表面取食的斜纹夜蛾2龄幼虫
3.发生趋势分析
今年草地贪夜蛾性诱成虫较去年偏早逾2个月,且5月21日至8月初间陆续有成虫性诱记录,说明该蛾在本地或本地稍偏南的区域可能已存在越冬种群,并对早定植的玉米造成影响,但上海纬度较高,目前本地虫源较为有限。草地贪夜蛾主要以南方(主要为福建一带)虫源迁入对本地秋玉米造成影响,若夏季台风路径恰巧途径福建对上海造成影响,则迁入峰蛾量较大。今年第6号台风“烟花”由浙江北部登陆直接影响上海,但该台风之前几乎于东南外海行进,未途径福建内陆。第9号台风“卢碧”虽经过福建,但未对上海造成直接影响。因此截至目前今年草地贪夜蛾性诱诱测成虫数量偏少,本地虫源及少部分迁入虫源对本地玉米苗影响有限。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主要于玉米小苗取食嫩叶,若植株较大则不甚适合低龄幼虫食用。目前本区秋玉米苗大都已经定植,待玉米苗逐渐长大后,若还有虫源迁入,对其影响也相对较小。
夏季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在田间基数较大,幼虫喜食嫩叶,故而易对初定植至拔节期前的玉米苗产生影响,但这两种夜蛾的幼虫较少蛀茎,对大苗影响较小。
望各基地、菜农根据田间实际情况,及时防治,防止虫灾的发生。
4.防治意见
4.1防治适期
根据草地贪夜蛾的发生趋势和虫态发生历期推测,建议今年草地贪夜蛾2次防治,第1次防治适期在8月14-16日,第2次在8月25-27日。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兼防。
按夜蛾幼虫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用药时间应在傍晚进行,最好在傍晚6点以后进行防治。
4.2防治措施
4.2.1化学防治
登记作物 | 虫害种类 | 商品名 | 成分 | 用药量 | 施用方式 | 绿色认证是否可用 | 安全间隔期 | 每季最多使用次数 |
玉米 | 草地贪夜蛾 | 政供 | 20亿PIB/毫升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 | 40-60毫升/亩 | 喷雾 | 是 | —— | —— |
无敌小子 | 32000IU/毫克苏云金杆菌 | 225-300克/亩 | 是 | —— | —— | |||
绿僵菌悬浮剂 | 80亿孢子/毫升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悬浮剂 | 60-90毫升/亩 | 是 | —— | —— |
根据今年推荐农药品种,选用不同的农药品种,适合卵孵高峰和初龄幼虫的品种,建议在防治适期的偏早时段防治。
4.2.2绿色防控
为有效压低虫口密度,6月初开始至10月,在田间挂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性诱诱捕器,按照2-3亩配置1个诱捕器,诱捕器放置高度一般为0.8-1.0米。每2-3天清理一次诱杀的成虫,更换诱芯时不得交叉替换两种诱芯,换好一种诱芯后,要用肥皂清洗后再换另一种诱芯,两种诱芯交叉设置最小间隔距离不得小于20米,最大间隔距离不要大于40米。使用后废诱芯不能随意乱弃在田间,要集中回收埋土。
装有杀虫灯的基地,应及时开启杀虫灯,并加强日常维护和保养。
做好防虫网的应用。防虫网覆盖前必须清洁田园,清除前茬作物的残枝残叶和田间杂草等,然后对土壤进行药剂处理。覆盖防虫网,四周必须用土压实,不留空隙,实行全封闭覆盖;人员进出网时要随手关门,要加强检查,发现网体破损应及时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