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便民服务>实用技术>种植业>详细内容

2022年秋季黄瓜病虫害发生趋势和防治预报

发布时间:2022-10-18 15:25:39

目前本区黄瓜在田共397亩,其中半数以上为8-9月间播种。近期大田调查发现,黄瓜田中瓜绢野螟和黄瓜病毒病发生较重。此外,黄瓜霜霉病、白粉病和叶螨类在部分田块内点状发生。望各基地、菜农根据田间实际情况,及时防治,控制损失。

1.预测依据

1.1 瓜绢野螟

今年瓜绢野螟灯诱始见期6月17日。截至9月30日单灯诱蛾217头,略多于2021年同期(195头)。期间主要蛾峰出现在9月26-28日,蛾峰共诱蛾77头,占总诱蛾量的35.5%。

2b1d0eefc9fa4e4882800fd45f003dc1.jpg

大田调查发现部分田块内有虫株率达100%,单株虫量5-22头,单株兼有1、2、5龄幼虫和蛹。

  53a17b00ebbc4485b8bf4a046b33c698.jpg

图 1 瓜绢野螟低龄幼虫及危害状(左上)、高龄幼虫(右上)、蛹(左下)及成虫(右下)。

1.2 黄瓜病毒病

今年8月以来,大田调查发现黄瓜病毒病株发病率5%-95%,平均株发病率18%,明显高于去年同期(7%)。

黄瓜病毒病主要发病部位为植株上部叶片,病状表现为叶脉间凹凸不平,出现斑驳且边缘不清晰的黄斑。部分发病严重的植株下部叶片也可发病。

 3aaa59b867384f6eb028d94c8308d695.jpg

图 2 黄瓜病毒病叶片病状

2.发生趋势分析

今年夏季持续高温,干旱少雨,7-8月间本区多40℃以上高温,有利于黄瓜病毒病和红蜘蛛等喜干热的病、虫害发生。9月中旬台风“梅花”后,气温骤降,降雨增多,田间湿度增加;昼夜温差大,作物抗逆性下降,有利于病虫害发生和传播。目前田间除瓜绢野螟和黄瓜病毒病外,叶螨类害虫、蚜虫、霜霉病、白粉病等病虫害也已在部分田块内发生。近期,各基地和种植户应密切留意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开展防治,控制损失。

3.防治意见

3.1虫害防控

绿色防控

做好防虫网的应用。防虫网覆盖前必须清洁田园,清除前茬作物的残枝残叶和田间杂草等,然后对土壤进行药剂处理。覆盖防虫网,四周必须用土压实,不留空隙,实行全封闭覆盖;人员进出网时要随手关门,要加强检查,发现网体破损应及时修补。

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针对瓜绢野螟和夜蛾类害虫可选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和氯虫苯甲酰胺、虱螨脲等交替防治,建议在鳞翅目害虫发生初期(幼虫1-2龄时)防治。用药时间应在傍晚进行,最好在傍晚6点以后进行防治。

针对叶螨类害虫可选用藜芦根茎提取物、噻螨酮、乙螨唑等交替防治。

针对蚜虫可选用苦参碱、金龟子绿僵菌、溴氰虫酰胺、氟啶虫胺腈等交替防治。

3.2 病害防控

田间管理:

施肥、浇水尽量采用小水小肥,不要大水漫灌,当夜间最低气温不低于12-15℃时,不要全部关闭棚室,要留通风口,以利于降湿控制发病。及时清理沟系,确保排水通畅,防止突下阵雨时积水受淹,引发病害。定期整枝,摘除老、病叶,并带出田外深埋;病毒病发生严重的病株应整株拔除并带出田块外。

防治用药选择:

黄瓜病毒病可选用宁南霉素和氯溴异氰尿酸,霜霉病可选用氟菌·霜霉威、嘧菌酯、氯溴异氰尿酸、烯酰吗啉、春雷·王铜、丙森·霜脲氰和氟菌·戊唑醇,白粉病可选用氟菌·戊唑醇、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草芽孢杆菌、d-柠檬烯。病害防治应在始见和发生初期开始,均匀喷雾,每隔7-10天用药防治一次。注意轮换交替使用。


来源:农技中心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