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便民服务>实用技术>种植业>详细内容

外来入侵植物-钻叶紫菀

发布时间:2022-11-11 15:06:42

钻叶紫菀为菊科(Asteraceae)紫菀属(Aster)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北美,1827年在中国澳门发现。生于路边或侵入棉花、大豆、甘薯田块和草坪,具有较强的耐盐碱性,在弱碱性土壤可以健壮成长,并形成单一优势群落。据调查,在中国华北地区菊科入侵植物中,小蓬草发生量最大,分布最广泛,危害最严重;其次是钻叶紫菀,其分布较为广泛,发生量较大。由于化感作用及杂草特性,钻叶紫菀作为入侵杂草,其潜在的危害性较大,所以应加强钻叶紫菀的防除力度,提高外来植物分布动态的调查水平。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植物,高55-85cm,最高可达150cm;茎上部有分枝;叶互生,全缘,无柄,基部叶倒披针形,中部叶线状披针形,上部叶渐狭线形,头状花序排列成顶生的圆锥花序,总苞钟状,总苞片3-4层,外层较短,内层较长,线状钻形;舌状花细狭、小,白色或粉红色;管状花多数,瘦果略有毛;花果期9-11月;种子产量大,经风传播,依靠种子繁殖。

生境:山坡、灌丛、草坡、沟边、路边、荒地等。

原产地及入侵情况:原产地北美洲;1级恶性入侵。

国内分布情况:云南、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


来源:农技中心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