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季小菜蛾的发生趋势与防治预报
一、虫情发生程度预报
结合本区各测报点3月1日-5月9日的性诱、灯诱及大田调查数据分析,今年本区小菜蛾属中等偏重发生。
二、预报依据
2.1成虫诱测
今年本区小菜蛾始见期为3月1日(性诱)。
2.1.1灯诱成虫
截至5月9日,全区平均单灯诱捕成虫52.3头,多于近三年同期诱蛾量(44.0头)及近五年同期诱蛾量(30.0头)。灯诱诱蛾观察到蛾峰3个,集中在4月27日(5.3头)和5月4日–6日(10.0头),5月1日以后灯诱蛾量明显上升,和近5年趋势一致。
2.1.2性诱成虫
截至5月9日,全区平均单钵性诱蛾数56.6头,少于近3年同期诱蛾量(133.1头)和近5年诱蛾量(87.5头)。性诱未见明显蛾峰。
2.1.3幼虫调查
根据4月上旬以来的大田调查,本区小菜蛾幼虫在5月前主要见于露地油菜(有虫株率100%)、荠菜(有虫株率85%)和萝卜(有虫株率5%-40%),少数见于露地青菜(0-10%)、甘蓝(0-20%);4月下旬开始在保护地青菜(有虫株率0-5%)和甘蓝(有虫株率0-25%)上发现。
三、发生趋势分析
今年春季本区升温慢,且经历3月末、4月上中旬和4月下旬3次小寒潮,不利于成虫羽化、活动和幼虫发育,使今年本区小菜蛾历期延长。从灯诱情况来看,露地中小菜蛾蛾量依然较大,随着立夏后气温的升高和露地油菜、荠菜和萝卜等作物的采收,露地小菜蛾可能进入大棚危害。综合以上因素和田间调查,三代小菜蛾和二代菜青虫危害高峰期将至,望各镇测报员和各级植保员加强田间巡回调查,及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危害。
四、防治意见
4.1防治适期
按照小菜蛾的虫态历期推算,建议第一次防治适期为5月10日-12日;第二次防治适期为5月19日-21日;第三次为6月初。后期再根据残存虫口密度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防治。
4.2防治用药
防治小菜蛾可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溴虫氟苯双酰胺、乙基多杀菌素、印楝素、苦参碱、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粘颗·苏云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