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季玉米蚜虫发生趋势与防治预报
根据本区各测报点调查情况及大田调查,结合天气预报综合分析,本区秋季蚜虫发生程度为中等发生。
目前本区秋茬玉米陆续进入拔节—抽雄期,蚜虫易聚集于植株嫩叶部和雄穗,对植株授粉、生长和果穗灌浆均有一定影响,需密切关注玉米蚜虫发生动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一、预测依据
1.1 黄盆诱蚜
根据本区各测报点调查结果,今年秋季(9月1日—9月18日)黄盆诱蚜平均单盆累计诱蚜量为20.3头,多于去年同期的的18.2头,略少于近三年同期平均值24.5头。详见下图:
1.2 大田调查
大田调查查得目前玉米蚜虫有虫株率0—43%,平均有虫株率21%,目前田间多见于植株雄穗,少量见于嫩叶背面。
二、发生趋势分析
今夏本区极端高温天偏少,8月中下旬以晴好天为主,夜间气温27℃左右,较为凉爽,适宜蚜虫的活动和繁殖。进入9月我区雨水偏多,蚜虫危害放缓,但大部分玉米田内已有蚜虫发生,特别是9月中下旬抽雄的玉米田内蚜虫发生较重,须引起重视,以防蚜虫繁殖后扩散至植株心叶和嫩稍,影响正常灌浆。望各乡镇测报员和各级植保员加强田间巡回调查,及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蚜虫的发生与危害。
三、防治意见
3.1 药剂防治
蚜虫具有点片发生的特点,宜采用挑治早防的策略,可减少用药。面上防治建议:当有虫株率达到5%左右开始防治,每隔10—15天防治1次,连续2—3次。可采用噻虫嗪、苦参碱、除虫菊素等按照登记用量喷雾防治。
3.2绿色防控
大棚种植应做好防虫网的应用。可选用20—30目规格的防虫网,安装时四周必须用土压实,不留空隙,实行全封闭覆盖;人员进出网时要随手关门,要加强检查,发现网体破损应及时修补。
田间设置黄板,每20—30平方米设置1块诱杀有翅蚜。有条件的种植户可使用银灰色地膜避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