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拔节孕穗期的苗情简报
苗情分析
据7月30日(“大暑”节气+)苗情定点考察数据显示:全区水稻平均亩总苗数26.9万、叶龄12.1张、单株绿叶数5.2张、株高65.5厘米,与上期(7月22日,下同)相比各项指标分别为减少0.4万、增1.8张、增0.5张、增8.0厘米,与去年同期相比亩总苗数不变,叶龄增0.1张、单株绿叶数减少0.2张,株高减2.7厘米,与前三年平均相比亩总苗数减少0.5万,叶龄增0.4张,单株绿叶数不变,株高减少3.6厘米。
机插栽培田块平均亩总苗数26.6万、叶龄12.3张、单株绿叶数5.1张、株高67.1厘米,与上期相比亩总苗数减0.6万,叶龄增1.8张、株高增7.6厘米。
机穴播栽培田块平均亩总苗数27.8万、叶龄11.5张、单株绿叶数5.3张、株高60.9厘米,与上期相比亩总苗数增0.1万、叶龄增1.2张、株高增9厘米。
2024年单季晚稻苗情
(大暑+)
下阶段管理措施
目前,水稻生长即将进入拔节孕穗期,新产生分蘖已不能有效成穗,分蘖过多会导致田间群体过密,影响通风透光效果,造成营养物质浪费,要求早搁田、搁好田,以培养根系、促壮秆大穗,因此,未进行搁田或者搁田不到位的田块应迅速搁田,积极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
具体措施如下
不失时机,迅速完成搁田工作
“大暑不搁田,秋后喊噢恼”。水稻生长即将进入拔节孕穗期,如拔节孕穗阶段再进行搁田将会严重影响幼穗分化,导致减产,因此,必须抓住有利时机,迅速完成搁田,控制无效分蘖发生,促进根系生长和生育进程转化。
科学施用拔节孕穗肥
穗肥对水稻的丰产稳产起着重要作用,科学施用穗肥是提高穗重、增加单产的重要措施,因此,应因苗分类,择机施肥,具体方法如下:
对于绿色认证和“卖大米”为主的优质稻产业化生产区域或田块:
穗肥和粒肥:建议少施或不施穗肥。可根据后期长势长相,在孕穗初期或扬花后期进行根外追肥,叶面喷施有机水溶肥料、或氨基酸水溶肥、或复合微量元素肥等。
对于“卖稻谷”为主的水稻种植区域或田块:
穗肥和粒肥:以施复合(混)肥为主。提倡1次施用,以施“促花肥”为主,宜早不宜迟。一般要求在主茎第一节间定长、第二节间迅速伸长,约倒3叶露尖时施入,每亩施复合(混)肥5~10 kg,折纯氮约1~3kg。
加强水浆管理
幼穗分化阶段,应采用干湿交替、间隙灌溉方法,保持田间水气协调;剑叶抽出期保持浅水层;抽穗前脱水轻搁2~3 天,以促进抽穗整齐。
做好病虫防治工作
8-9月是水稻病虫害发生高峰时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应按照植保部门技术指导意见,按时进行统防统治,切实做好纵卷叶螟、稻飞虱、螟虫以及纹枯病、稻瘟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确保水稻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