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便民服务>实用技术>种植业>详细内容

关于水稻高温热害防控技术意见

发布时间:2024-08-07 16:09:35

水稻高温热害是指在水稻孕穗期、抽穗开花期或灌浆结实期内,气温超过水稻适宜生育温度上限,经过一段时间,水稻生长发育受阻、结实率降低、产量下降甚至绝收、品质变差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根据农业行业标准,水稻拔节孕穗期至抽穗开花期连续3天日最高气温≥38℃或日平均温度≥33℃,且每天高温持续时间≥5小时,可达到高温热害条件,造成花粉发育不良、开花授粉受精不良和空秕粒率增加,灌浆结实期持续高温还会造成灌浆结实期缩短、成熟期提前、千粒重降低,影响产量和品质。

据天气预报,本区近阶段仍以高温天气为主,未来一周最高气温仍将维持在36℃以上,局部气温将超过38℃。结合当前水稻生育进程,我区部分水稻已进入拔节孕穗期,国庆稻已处于抽穗扬花期,对高温敏感性越来越高,耐高温能力逐步降低,针对当前气候特点和水稻生长情况,现就水稻高温热害防控提出如下技术意见,供各镇参考执行。

1、因田灌水,以水调温。稻田灌水调温是防控水稻高温热害现象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国庆稻品种,目前处于剑叶抽出期的田块,应灌深水,调节田间小气候,减少颖花退化;对于抽穗扬花阶段的田块,应灌8~10 cm深水,降低冠层和叶片温度,减轻高温对结实率影响。对于杂交品种、常规品种和优质软米类品种,目前生育进程处于拔节长穗期的田块,应坚持干湿交替灌溉策略,适当增加灌水深度和次数;对于部分迟播的当前仍处于分蘖期的田块,应做到日灌夜排,加速水循环调节温度,促进植株生长,提高群体质量至分蘖末期脱水露田,切忌重搁田,促小分蘖成穗。水稻生长中后期(8月下旬至9月上旬)若仍遇高温(≥35℃)天气的,应坚持灌水降温,并在剑叶抽出期灌深水调节田间小气候,满足水稻一生需水敏感期对水分需求,促进花粉正常发育。

2、因苗追肥,增穗增粒。38℃以上温度条件下,适量施氮可以明显降低植株器官体温,提高水稻抗高温能力,缓解食味品质的恶化。应根据种植品种、生育进程和主攻目标,“巧”字当头,因苗追肥。对于“卖稻谷”田块,建议在近期施好促花肥基础上,至主茎叶龄余数2张,即倒2叶露尖时,抓紧增施保花肥,亩施尿素5~6公斤;对于近期未施穗肥的田块,建议促保兼顾一次施用,在叶龄余数3叶,即倒3叶露尖时,亩施水稻专用配方肥15-20公斤;穗肥施用时间,最迟不宜超过8月12日。对于“卖大米”田块,提倡不施或少施穗肥;对于目前长势明显偏弱、叶色偏黄的田块,可适当追施穗肥,要求在叶龄余数3张,即倒3叶露尖时,亩施水稻专用配方肥8公斤左右。对于部分迟播迟栽田块,应视苗情特点,近阶段抓紧因苗施肥。施肥要精确诊断,不建议盲目过度增加氮肥,避免后期氮素过多影响产量、品质和抗倒性。可根外喷施叶面肥,如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等,能有效补充作物生长所必需的水分及营养、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还可增加水稻对高温的抗性。

3、防病治虫,综合施策。8月份是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也是水稻高温热害防控的一个重要阶段。各地应根据植保部门病虫预测预报,结合高温热害防控,合理选择防治时期,综合施策,有效控制病害、虫害、热害发生,为夺取今年秋粮丰产丰收保驾护航。


来源:农技中心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