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便民服务>实用技术>种植业>详细内容

2024年嘉定区秋播作物生产技术意见

发布时间:2024-10-25 14:14:48

2024年我区水稻种植面积7.41万亩,其中秀水613、南粳46、宁香粳9号、沪软1212等优质常规稻品种面积3.34万亩,花优14、申优28、秋优金丰等杂交晚粳品种面积4.07万亩。大面积水稻在十月中下旬开镰收割,切实抓好“收、种、管”三项工作,是当前粮食生产的主要任务,对确保完成明年全年农业生产总体目标意义重大。三秋期间,气候多变,各镇及生产主体应牢固树立防灾抗灾意识,科学制定和落实收、种阶段“晴、雨”两套应变措施,切实做好抢收、抢种工作。现就2024年嘉定区秋播工作提出如下技术意见:

推进绿色高产高效行动,优化现代耕作制度

按照市、区农业农村委对今年“三秋”工作总体部署,积极推进绿色高产高效行动,优化现代耕作制度,调优种植布局,根据生产实际合理选择秋冬种作物,利用冬闲田发展稻菜、稻油、稻肥等高品质、高效益轮作模式,连片布局、科学种植,形成优良耕作制度,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提高秸秆还田质量和离田利用率

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还田时必须把握以下关键技术:一是充分粉碎或切断秸秆,均匀抛撒;二是深耕翻埋,耕翻深度达到15 cm以上;三是适时、适墒耕翻。要求在水稻收获后,结               合土壤墒情及时耕翻,避免“迟”耕、“烂”耕,一般要求耕翻时间最迟不宜超过12月中旬,有条件的区域提倡采用犁翻还田,提高还田质量。积极推进水稻秸秆离田利用,通过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等途径实现秸秆离田利用,提高秸秆离田利用率。

抓住有利时机,做好抢收工作

根据目前全区水稻生长情况,今年水稻整体生育进程较常年略晚,各镇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调配农机力量,科学制定抢收计划,切实抓好抢收工作。

重视秋播种植,提高种管质量

选用优良品种,确保种子质量。

各镇应调优绿肥品种结构,种植兼具培肥改土和观赏价值的绿肥品种。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沟系配套相对较迟的田块,选择种植蚕豆绿肥;有种植经验和种植习惯的地区种植紫云英,也可与油菜混播或种植油菜绿肥。

蚕豆绿肥选择适宜上海地区种植的“启豆2号”、“启豆3号”以及本地青皮蚕豆;紫云英绿肥以“弋江籽”、“南紫1号”、“大桥种”为主;油菜绿肥选用耐迟播、耐渍、抗病、耐密抗倒性强的品种;小麦可选择熟期早、抗白粉病、高产优质的“扬麦系列”。各镇可根据种源情况和种植习惯,自主选择优质高产品种。

适期早播优播,提高播种质量。

根据秋播作物的种类、品种特点,在适宜播期内早播,充分利用冬前有效温光资源,促苗生长,保证壮苗越冬。

适期早播,培育壮苗:蚕豆绿肥,免耕套(撒)播播种10月25日前(与水稻共生期不超过5天);浅耕播种11月5日前,最迟不宜超过11月10日。

紫云英绿肥,套播种植,适宜播期在10月上旬,最迟不超过10月15日,与水稻共生期不超过25天,防止高脚苗发生;浅耕直播,适宜播期为10月上、中旬。

油菜绿肥,10月25日前,最迟不宜超过11月5日。

小麦,有条件的区域建议机械条播。小麦适宜播期10月25日-11月15日,最迟不超过11月20日,要求齐苗期11月底。在茬口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力争适期早播,提高田间出苗率,确保早发分蘖,冬壮春发。

适量播种,优化群体:根据品种特点和种子发芽率情况、播种时间以及田间情况确定播量。在适宜播期范围内,蚕豆绿肥10-12.5公斤/亩左右;紫云英绿肥2.5 -4公斤/亩;油菜绿肥0.3 -0.5公斤/亩左右。早播或浅耕播种的播量适当减少,迟播、套播、无人机飞播及秸秆全量还田量的田块适当增加。紫云英和油菜混播比例为实物种子量10:1为宜。

小麦播种量10-12.5公斤/亩,基本苗15-18万/亩。迟播田块可根据种子质量、播期、天气情况调整,做到分时间段定量播种,迟播增量;对于秸秆还田量大的小麦田,为防止缺苗应适当提高播种量。

合理施肥,提高产量。

磷肥对豆科绿肥增产效果显著,可促进豆科绿肥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共生根瘤菌的繁殖,增强固氮能力;钾肥可促使豆科绿肥早发分枝,多结根瘤,提高抗逆性;氮磷的交互作用可以促进作物对钾的吸收,并达到“以磷增氮”的目的。开春后,随着温度的升高,豆科绿肥生长迅速,氮素需求量迅速增加,应及时施氮,促进生长,提高生物学产量。

绿肥作物强调“以小肥养大肥”,一般情况下,基肥要求施复合肥15-20公斤/亩或过磷酸钙25公斤/亩左右;开春后,及时追施尿素5-7.5公斤/亩。

小麦肥料运筹:一般情况下,总用氮量16-18公斤/亩,N:P:K配比为1:0.4-0.6:0.4-0.6,基肥与追肥的比例以6:4或6.5:3.5为宜。氮料运筹把握“两头重,中间控”的原则,即重视基肥、穗肥的施用,控制中期用肥。

基肥以复合肥为主;分蘖肥一般施用氮素肥料,促苗体健壮生长,基肥足的田块减少施用量,苗体瘦弱、基肥施用不足的田块,适当多施、重施。一般情况下,基肥每亩施用45%复合肥40公斤,分蘖肥每亩施用尿素10公斤。

中期以控为主,防止无效分蘖生长和后期倒伏;对生长不平衡或越冬期长势弱,分蘖不足的田块,可适当追施肥料(约占总肥量10%左右),促平衡生长和苗情转化。

拔节孕穗肥在3月中旬左右施用,一般分2次施用,第1次肥料也称“促花肥”(复合肥为主),于小麦基部第1节间定长,第2节间开始伸长,群体叶色褪淡时施用,一般亩施45%复合肥10-15公斤,巩固分蘖成穗,促进小花分化;第二次肥料也称“保花肥”(尿素为主),于促花肥施后7-10天之后施用,一般亩施尿素5-8公斤,减少小花退化,增粒增重。

做好杂草化除及病虫害防治,确保防治效果。

麦田杂草化除,一般在播后苗前亩用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150克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小麦杂草应以秋季防除与春季补除结合,并以秋季防除为主,效果较好。病虫防治应根据植保部门的病虫情报,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认真及时安全地进行防治。

立足抗灾减灾,狠抓沟系配套。

绿肥、小麦等秋播作物对土壤水分敏感,耐湿性差,各生育阶段淹水均对产量影响较大。本地区地势较低,地下水位高,秋、春两季连阴雨多发,各镇应立足抗灾,以狠抓沟系配套为重点,落实各项田间管理措施,增强作物抗灾能力,为次年丰收奠定基础。

在播种结束后(水稻收割后),抓住晴好天气,结合覆土及时开沟。遇连续阴雨天气,应先抢开“十字沟”,待土壤墒情适宜时配套沟系。要求畦沟深30厘米以上,当家沟深40厘米以上,外围沟深60厘米以上。冬、春季加强沟系清理,做到“一块田,两头出水,三沟通畅,四面腾空”,要求雨停畦干,沟中无明水。

绿肥作物适期翻压,提高翻压质量。

翻压期。根据不同绿肥作物的腐解速度,以及后茬作物的种植时间和需肥时期确定翻压期。适期翻压可保证绿肥翻压后能充分腐解。翻压适期:蚕豆绿肥在盛花至结荚初期,紫云英绿肥4月下旬盛花后5天左右,油菜绿肥为盛花期-终花期。一般蚕豆绿肥翻压后腐解需25-30天,紫云英绿肥15-20天,油菜30天左右。

翻压量。绿肥在腐解过程中产生大量硫化氢,翻压数量过多,易造成后茬作物根系中毒,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因此,绿肥翻压必须控制数量,一般1000-1500公斤/亩。

翻压质量。翻压时做到严埋、压实,使绿肥与土壤密合无孔隙。后茬种植水稻的田块,绿肥翻压应结合耕翻进行,做到深耕、深埋。翻耕后,尽快早耙地、镇压、晒垡、灌水,施用氮肥,加快绿肥的腐解。

广泛开展培训,加强技术指导

各镇应高度重视绿肥的种植质量,加强技术培训,强化技术集成和配套应用,确保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提高技术到位率。对典型经验和做法进行挖掘,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扩大宣传。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加强田间管理,提高单产。

做好应急预案,增强应变能力

近年来气候多变,播种期间可能出现连阴雨天气,冬季易遇极端低温导致冻害发生、春季易遇倒春寒等灾害性天气,各镇应根据苗情和天气情况,及早制定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增强应变能力,进而做好防灾减灾工作。通过落实适期适量播种,科学施肥,强化沟系配套等栽培管理措施,提高作物抗灾能力,确保遇到灾害时争得主动。



来源:农技中心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