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季玉米夜蛾类发生趋势预报与防治意见
一、发生程度预报
结合本区各测报点近期测报数据和玉米田调查情况,预测今年秋季玉米夜蛾类为中等程度发生,目前发生种类有草地贪夜蛾、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
二、当前发生情况
2.1 斜纹夜蛾
2.1.1 灯诱
斜纹夜蛾灯诱4月1日~9月8日单灯累计诱蛾398.8头,较去年同期(246.7头)偏多61.6%,较前3年平均诱蛾量(392.4头)相近,较前5年平均诱蛾量(421.0头)偏少5.3%。斜纹夜蛾灯诱每旬消长情况见表1。
2.1.2性诱
斜纹夜蛾性诱4月1日~9月8日单钵累计诱蛾283.1头,较去年同期诱蛾量(448.1头)偏少36.8%,较前3年平均诱蛾量(496.1头)偏少42.9%,较前5年平均诱蛾量(547.7头)偏少48.3%。斜纹夜蛾性诱每旬消长情况见表2。
2.2 甜菜夜蛾
2.2.1 灯诱
甜菜夜蛾灯诱4月1日~9月8日单灯累计诱蛾604.8头,较去年同期(724.0头)偏少16.5%,较前3年平均诱蛾量(981.1头)偏少38.4%,较前5年平均诱蛾量(1197.5头)偏少49.5%。甜菜夜蛾灯诱每旬消长情况见表3。
2.2.2 性诱
甜菜夜蛾性诱4月1日~9月8日单钵累计诱蛾335.3头,较去年同期诱蛾量(219.5头)偏多52.8%,较前3年平均诱蛾量(238.7头)偏多40.5%,较前5年平均诱蛾量(252.5头)偏多32.8%。甜菜夜蛾性诱每旬消长情况见表4。
2.3 大田调查
近期在田玉米多处于拔节期,大田调查发现斜纹夜蛾多处于2龄,有虫株率0~5.4%,多取食嫩叶,鲜见钻入茎干;甜菜夜蛾处于2~3龄,有虫株率1.0%~21.7%,取食嫩叶。草地贪夜蛾灯诱和性诱均未见,但近期玉米田内已发现幼虫危害,有虫株率0~28.4%,以2龄为主,部分已钻入茎干内,少数田块内见雌虫活动。部分田块亦发现夜蛾卵块。
图 1 甜菜夜蛾幼虫(左上)、斜纹夜蛾幼虫(右上)、草地贪夜蛾幼虫(左下)危害玉米;草地贪夜蛾雌成虫(右下)。
二、发生趋势分析
8月以来我区天气以干旱少雨为主,近期夜间气温有所降低,强对流天气日益增加,促进了南方虫源迁入我区。我区秋季玉米目前多处于苗期至拔节期,适宜夜蛾低龄幼虫取食。日前大田调查发现田间3种夜蛾幼虫发生量总体偏大,有虫株率偏多,尤其是草地贪夜蛾幼虫多处于2龄,逐渐从取食叶片向钻入茎干危害过度。望各镇、各基地植保员认真巡查,及时了解发生动态,组织好适期防治。
三、防治意见
3.1防治适期
根据3种夜蛾的虫态发生历期和发生期距推测:建议秋季玉米斜纹夜蛾和草地贪夜蛾第一次防治在9月10~12日;第二次防治在9月18~20日,对近期卵块内孵化的幼虫进行补防,并对下一代甜菜夜蛾幼虫进行兼防。
3.2绿色防控
在田间挂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及草地贪夜蛾性诱诱捕器,以压低虫口基数。按照2~3亩配置1个诱捕器,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诱捕器放置高度一般为0.8~1.0米,草地贪夜蛾诱捕器通常放置于2.0米。不同诱芯交叉设置最小间隔距离不得小于20米,最大间隔距离不要大于40米。每2~3天清理一次诱杀的成虫,更换诱芯时不得交叉替换两种诱芯,换好一种诱芯后,要用肥皂清洗后再换另一种诱芯,使用后废诱芯不能随意乱弃在田间,要集中回收埋土。
装有杀虫灯的基地,应及时开启杀虫灯,并加强日常维护和保养。
做好防虫网的应用。防虫网覆盖前清洁田园,配合土壤进行药剂处理效果更佳。覆盖防虫网,四周必须压实,不留空隙,实行全封闭覆盖;人员进出时要随手关门。日常管理要加强检查,发现网体破损应及时修补。
3.3化学防治
选用不同的农药品种,适合卵孵高峰和初龄幼虫的品种,建议在防治适期的偏早时段防治。药剂方面,防治甜菜夜蛾可选择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苦皮藤素、茚虫威、乙基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甲氧虫酰肼、虱螨脲、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甲氧·虫螨腈、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甜核·苏云菌、虫螨腈、氰虫·甲虫肼、乙多·甲氧虫、溴虫氟苯双酰胺等。防治斜纹夜蛾可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甲维·虫螨腈、溴氰虫酰胺、短稳杆菌、乙多·甲氧虫等。防治草地贪夜蛾可选择虱螨脲、印楝素、金龟子绿僵菌、苏云金杆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另要注意强对流天气下,一般4小时内遇降雨,应及时补防,确保药效。
用药提示:使用药剂时按说明书使用,并注意轮换用药,控制用药剂量和使用频次,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防止农药残留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