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便民服务>实用技术>种植业>详细内容

水稻穗期二化螟防治意见

发布时间:2025-09-19 16:10:59 点击数: 来源:农技中心

水稻穗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二化螟幼虫为害的重发期和显症期。此期二化螟幼虫集中钻蛀稻茎,直接破坏水稻养分输送通道,导致白穗、虫伤株、枯孕穗等症状,造成水稻千粒重下降、秕谷率增加、产量和品质严重受损,一旦为害,损失将不可逆转。为保护来之不易的丰收成果,实现“虫口夺粮”,现紧急部署穗期二化螟防控工作。请各镇及农户立即行动,抓住关键时期,科学开展防治,全力保障水稻产量和种植效益。

一、二化螟发生动态

1、灯下情况:根据区测报点统计,本次二化螟蛾峰自8月21日起一直持续至今,8月21日至9月18日,区测报点白光灯、黑光灯两灯持续诱获二化螟总计2902头(去年同期335头),9月16日至9月18日,平均单日单灯诱获二化螟111.3头(去年同期0.5头),预计蛾峰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卵孵盛期可持续至10月初。

2、大田情况:9月19日,徐行、华亭、工业区大田普查数据显示:当前我区平均螟害株率为0.43%,幅度0.1-1%,平均亩虫量为1912头,幅度0-6750头,不同田块间虫量差异显著。剥查显示,当前二化螟田间幼虫以2至3龄为主,成聚集发生,个别危害株内二化螟低龄虫多至40条以上,部分田块被害株率虽低,但田间虫量巨大,有后期大爆发的趋势。

二、防治意见

由于不同田块间虫量差异大,各镇及农户应立即开展自查工作,因田制宜,科学用药,有效控制病虫危害,确保水稻丰产丰收。

1、防治指标:

(1)被害株率>0.5%;

(2)亩虫量>1000头。

水稻扬花灌浆期达到以上指标任意一条,应立即开展化学防治,第二次穗期防治较晚的农户可在最后一次防治间隔10天后施药。

2、防治药剂:

首推:乙基多杀菌素及其复配剂、环丙氟虫胺;

其次:甲氧虫酰肼及其复配剂。

亩用量:以农药标签为准。

例: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 亩用12-15克。

10%环丙氟虫胺悬浮剂 亩用30-40毫升(非绿色认证)。

三、注意事项

1、近期多有阵雨,因抓住适期用药,用足水量,施药时田间保持3-5厘米水层,药后保水3-5天。施药后6小时遇中-大雨需及时补治。

2、早晚施药,避开高温,确保防效,注意安全用药,防止农药中毒和人员中暑事故。

3、施药后防止田水直接排入鱼塘、虾塘等水产养殖的地方。请各镇通知水产养殖户注意防范,确保安全。

4、部分种类杀虫剂对蜜蜂具有毒性,施药期间应密切关注对附近蜂群的影响。

※本次防治药剂需农户自行购买,各镇要高度重视和有效加强对水稻病虫防治工作的跟踪督查,把各项防治措施落实到实处,不留死角,确保粮食安全丰收。


分享到:
来源:农技中心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