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新闻动态>详细内容

嘉定完成6.8万平方米田间窝棚整治

发布时间:2016-08-12 14:39:00 点击数: 来源:上海农业网

  田间窝棚乱搭建是农村地区环境综合整治的短板之一,不仅给环境治理带来诸多问题,还存在安全隐患。2013年,大约有6.8万平方米的田间窝棚散落于嘉定的田间地头。为此,嘉定区农委制定了《蔬菜田间窝棚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经过统一规划以及调整种植结构、促进集约化种植等方式,目前,嘉定的存量田间窝棚整治已基本完成,田间面貌焕然一新。

  田间窝棚,多在菜地、果园等区域临时搭建,供农户管理看护果蔬和放置农资农具用。蔬菜与一般的农作物不同,需要种植户“陪伴”更多的时间,翻地、播种、浇水、施肥、打药、除草、收获等频繁的农事操作要求农户几乎天天与田地为伴,夏季高温天,农户还要经常半夜起来收菜理菜。此外,如果遇到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黄金半小时”抢收对于农户减少损失来说非常重要。

  “窝棚对农户来说,确有必要,但考虑到安全隐患和田间环境,必须予以整治。”区农委种植业和农机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

  窝棚拆了,取代乱搭乱建的田间窝棚的,是更加明亮整洁的“农民宿舍”。在华亭镇、外冈镇等地,每个大型蔬菜基地都能看到统一规划建设的临时性生产生活用房,有菜田仓库改建的农民宿舍,也有临时性的铁皮集装箱房子。以外冈镇施晋村为例,以前,田间窝棚多的时候有4000多平方米,整治后,引导农户新(改)建近40间“小房子”,总共大约800余平方米,每平方米给予农户500元补贴,并统一安装水电。这样既不影响农户看管蔬果的需求,田间环境也能得到改善。这样的田间“小房子”,全区已有800多间。

  区农委从排摸中发现,田间窝棚的所有者基本为散户经营者,规模最小的,仅种植四五亩菜地。如果把这些散户集中起来,组建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取代“一家一户”的自种自销模式,田间窝棚自然会大大减少。为此,嘉定出台鼓励措施,各种支农惠农政策向规模化生产基地不断倾斜。在嘉定工业区草庵村,原来300多亩的蔬菜种植基地被分割经营,多的时候有几十家承包户同时经营。前不久,整治后的蔬菜基地被一家种植大户所承包并统一进行规模化种植,“窝棚减少了,看着也舒服,期待不要出现反弹。”草庵村村民顾丽敏说。

  田间窝棚减少了,种植结构调整也在同步推进。近日,记者来到华亭镇塔桥村,放眼远眺,葡萄、蔬菜田里窝棚已全部消除,土地也已全部平整。村民介绍,以前地里种植的是葡萄、蔬菜等,窝棚搭建较多,田间白色垃圾也不少,如今,根据规划,新腾出的200多亩耕地将统一“变身”为稻田,未来这里会是风吹稻浪一片金黄的景象。

  

分享到:
来源:上海农业网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