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优秀农委人之先进集体】嘉定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科研基地:科技创新 服务百姓
嘉定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科研基地是区水产站科研和示范基地,从早先的方泰到现在的华亭,基地主要做的是特种水产品繁养,曾突破了白水鱼的繁养、多次参与中华鲟救治和放流,是全市首家参与长江生态保护增殖放流的单位,也是首家实现长江刀鱼人工苗种放流的单位,被上海市水产办誉为“上海水产特种部队”。但随着嘉定区的快速发展,从原来的大水产变成小水产,养殖面积、养殖规模不断减少。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才能更好的为我区养殖户服务?科研基地的大家认为,只有“科技创新”才能更好的服务百姓。总的来说就是“一鱼、一龟、一虾”。
所谓“一鱼”指的是长江刀鱼。2006年,基地接到上海市水产办任务,开始进行长江刀鱼的繁育研究。当时几乎没有一手研究资料,为了完成任务,基地全体技术员制定研究路线,决定轮流到长江边进行实地研究,掌握长江刀鱼第一手资料。开始是在长江刀鱼的天然产卵场安庆,尝试了江边人工授精集受精卵、自然纳苗等办法,都失败了,基地的各位技术员们充分感受到了长江刀鱼出水即死的特性。“幼苗不行就小苗,一定要搞出来!”。技术人员顺着长江转战如皋,继续奋战长江边,一日复一日,当地的渔民都被技术员们感动了,后来他们说:“当时还以为上海来的干部转一圈,呆个两天灰溜溜跑了,没想到安营扎寨,真有股子上海人的认真精神。要是能搞出来肯定是他们搞出来。”原来看重长江刀鱼身价不菲的人很多,想来江边找苗的也不少,但都是江边转一圈问问渔民都说搞不到活的也就放弃。只有我们基地技术员通过大量实验,最后成功把活鱼苗运送到上海。现在这套办法也教给了当地渔民,给他们多了一条增收之路。
所谓“一龟”就是观赏龟庭院养殖。2007年开始从十户养殖户发展到现在50余户养殖户,品种由单一的小鳄龟发展到现在日本石龟、剃刀龟、巨头龟等多个品种,把一群从来不知道龟是啥的老农民培养成了养龟能手,还带起了一批残疾人养殖户。观赏龟庭院养殖是一个从无到有的新模式,而我们的养殖户确实也年纪偏大,在整个养殖推广服务过程中,基地一直手把手的指导养殖户,到现在11年,每年基地在生产期都会每周安排技术员上门服务,怕养殖户遗漏龟卵、怕乌龟生病而养殖户没有发现、怕他们把龟的雌雄搞错、怕繁殖出问题。在养殖户处指导服务的时候,基地的技术员们一直非常认真,在基地前辈的指导下,他们亲自投身到养殖工作中,对养殖工作尽心尽责。慢慢的技术员们和养殖户成了朋友,也会经常得到一些感动,2014年,基地党员志愿服务小队对养殖户许志琴进行帮扶,她的爱人不幸罹患肝癌,发现已是晚期,在帮助他们生产的时候一群阿姨妈妈围着看技术员工作,不停的说“小青年真不错,太阳这么大这么辛苦,来帮助我们老百姓,肯定是党员干部。”现当下正流行的APP抖音上,流行问“是爱吗?是责任吗?”,而这是基地技术员们对岗位的爱和对养殖户的责任。
所谓“一虾”指的是稻田生态养殖小龙虾。2016年根据我区种养殖户的需求和区农委对稻渔综合种养的要求,基地技术员开始进行稻田生态养殖小龙虾模式研究,通过搭设大棚、种植水草、控制密度、不施农药、紧扣生态逐渐形成了具有我区特色的养殖模式。稻田生态养殖小龙虾这个项目的推广感触也很大,3年的推广基地和种养殖户成为了朋友,有了更多的交流。有一户种养殖户,他希望自己的年轻的儿子能够帮助他管理稻田养虾,但是在田地里干活对青年来说吸引力确实不大,他来找基地去做他儿子的思想工作,技术员特意跟他儿子深入交流了一次,他儿子同意先试试看。通过一次次指导服务交流,小伙子与基地的众人也成为了朋友。这段时间正是天天卖小龙虾,收获的时候,前几天这位小伙子同基地的技术员说“哎呀,要是去年就认真做就好了,今年肯定更好。”而技术员们则跟他保证说“明年会更好,年年有进步。”
和农委其他团队一样,虽然有时候有点辛苦,但是基地里的每一个人都因为这个集体、这份事业感到愉快。基地全体技术员们将秉承“勤朴、忠实、开拓、创新”的精神,积极进取,不断开发休闲渔业、种源渔业和稻田综合种养等顺应我区发展的水产技术,为我区农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