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捂紧农村“钱袋子” 嘉定用制度“笼子”管好每一分钱
李强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强农村基层治理,通过制度创新治理微腐败,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村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规模也在不断增加。
与此同时,由于监管不到位、制度执行不力、对村干部缺乏有效监督和约束等,诸如农村集体大额出借资金难以收回、投资决策重大失误、某些村干部贪腐造成集体资产受损等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
农村“三资”是农民关心的热点,
如何用制度“笼子”管住每一分钱?
去年底,嘉定印发《关于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镇对村级组织财务和经营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全面推进“村资镇管”、“村财镇理”、“村账镇记”等工作。
“村账镇记”:成立镇级农村会计代理服务机构,做好村级组织的会计核算、财务预决算等,规范财务管理。
“村资镇管”:强化镇级主体,实行村级组织重大经济事项备案制度,开展全程指导、程序审核和事后督查。
“村财镇理”:镇级层面搭建村级资产管理平台,统筹管理和运营各村可出租的资产、资源及闲置资金等,提高村级组织收益。
公务活动银行卡结算制度:涉及公务活动及支出的,超出一定标准一律使用银行卡结算。同时村民福利发放也必须通过银行卡。
村级预算制度:村委会统一规范实施财务预决算制度,使村级组织做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
今年,结合大调研大走访,嘉定开展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专项调研,广泛听取镇经办、村干部、村民代表等意见,集思广益,因地制宜,破解推进过程中的难题瓶颈,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资金和收支的统筹管理,提高管理和收益水平。
存在问题:
人员紧缺。短题内很难招到大量合适的、懂业务、熟悉情况的农村财会人员;镇记账财务人员和村里沟通不畅,存在工作上脱节问题。
效率不高。村级大量事务需要在镇里备案,在备案范围和流程上还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以免影响工作效率。
规范不够。有的村记账还不够规范,个别村只有收据没有发票,或者发票只写金额、没有明细清单和付款用途等。
如何捂紧农村“钱袋子”,
解决推进中出现的问题?
一、统一招录,加强培训。
为解决人员问题,镇记账办会计人员由镇统一招录,工资待遇一律与委托代理的村级组织脱钩,由镇财政安排,同时把“村账镇记”工作列入各村年度绩效考核,镇纪委、经管中心、财政所等部门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及时发现、纠正问题。
二、完善机制,全程监管。
各街镇制定并上报实施细则和工作方案,成立村组织重大经济事项预审小组。
外冈镇成立由镇党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村级组织重大经济事项预审小组,落实对村级组织经济行为的全程指导、程序审核和事后督查。
菊园新区充分利用农村集体土地和物业租赁监管平台的预审系统,实现并联审批,加强街镇相关部门的事前监管指导,做到全程监管。
三、规范流程,防范风险。
积极落实由镇里对村级财务统一核算监督制度,在集体经济组织权属不变的前提下,成立村集中记账办公室,集中管理各村的账本,由镇经管部门、土地部门、城建部门、监察部门共同进行业务指导、管理、监督,给群众亮出一本“明白账”。
在外冈镇集中记账办公室审批的支出凭证中,小到几十元的办公耗材发票,大到数千元的办公家具采购费,经办人、负责人和领导审批等签字无一缺失,还必须附上付款依据、用途和明细,账目清清楚楚。实施“村账镇记”后,没有记账办公室敲章的用款审批单,村里无法使用资金。
四、统筹管理,提升收益
成立镇、村联合投资平台公司,镇级层面统筹运作可出租、出借的村级集体土地、物业等资产,实行统一招租、定价、经营和管理。经营平台还采用短期投资、入股、组建公司等形式统一管理村级闲置资金,有效提升村级收入。
安亭镇由镇级平台公司和17个经济欠发达村共同出资3.5亿元,成立联投公司,其中,镇级占20%股份,17个村平分80%股份,通过民政局支持,建立彩票中心,年净收益400万;收购原灿坤厂房,土地面积120亩,准备改建成标准厂房用于出租;还有收购码头、EVCARD扩大股等项目都在洽谈中。
如今,“钱袋子”被捂紧了,村里花钱不能随心所欲了,村里“财政大权”明显“缩水”了,村干部们怎么想?不少村干部表示:“程序麻烦点不要紧,风险防范很有必要,现在不麻烦将来可能自己要麻烦。”
通过加强农村“三资”管理,亮出“明白账”,嘉定力求村集体的每一笔钱都要用得明明白白,这样既保护了村民利益,也保护了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