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优秀农委人之先进个人卞益】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
卞益,中共党员,1980年2月出生,华中农业大学毕业,2007年到嘉定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在普通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在政治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平时通过各种媒体,认真学习党中央及上级部门的各类会议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向身边的优秀党员学习,严格要求自己,积极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
在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思想活跃,不断钻研,能够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和意见,努力做好养殖户的服务工作。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培训,丰富专业知识。在单位领导和带教师傅的培养下,能够独立完成研究项目,如:“双母鸽的配对产蛋技术”,获得上海市疫控中心组织的技能比武表彰。
来自疫控中心的卞益,在刚到单位的时候,领导安排他和其他新进的工作人员直接下基层锻炼,熟悉饲养管理,了解他们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掌握疾病防治方面的知识,这些都有利于今后他们能顺利开展动物重大疫病的防治工作和饲养技术指导。
虽然卞益是畜牧专业毕业,但实践和书本完全是两个概念,他在生产实践方面的知识比较匮乏,因此,基层锻炼激发了他强烈的求知欲。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卞益努力投身到了基层工作之中。和从事种植业、水产等工作的同志一样,在养殖场的工作是又累又臭的,身上的汗水一直是流淌的,即使是大冬天也是天天出汗。
刚到养殖场的时候,由于和饲养员不熟悉,卞益就每天和他们一起打扫卫生,拉进和饲养员们的关系,久而久之,大家便熟络了起来。之后,卞益就找他们聊聊天、问问题,向他们讨教经验。平常空闲休息的时候,他就一个人兜猪棚,了解不同年龄段猪的生活习性,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找到问题,通过思考和实践改进饲养方法,使管理工作事半功倍。
比如,原先在卞益的脑海中,猪的形象一直是很脏很臭的,但是后来他逐渐发现大部分猪是很爱干净的,它们排泄的地方都是固定的,卞益利用这一特性,有意识的将排泄物堆放在便于打扫的角落里,通过一段时间的驯化,猪就养成了到指定位置排泄的好习惯。又如,通过食欲观察,可以第一时间发现病猪,采取措施,抓住最佳治疗时机。每天回到家里,卞益会把当天的观察情况记录在本子上,就这样慢慢的积累了在生产实践中的实用知识和饲养技术。
此后,卞益又去了鸡场、羊场实习,前前后后大概持续了1年。在基层实习的日子虽然很艰苦,但是对他现在从事的岗位工作,帮助很大,也让他能更好的服务好养殖户积累了宝贵经验。
实习期结束后,卞益一直在防疫物资科工作,主要从事防疫物资的管理。当时全区养殖量大,疫苗种类繁多、进货批次也相对较多,而他还只是一个新人,由于刚接触这项工作,能否胜任心里也没个底。但是卞益认为,只要通过不断的观察学习、日积月累,一定能找出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总结出严格的管理制度。
于是,他每天穿着棉大衣,在冷库里做记录、分批次、分类别管理疫苗。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过一次事故。之后,在到乡镇站冷链检查的时候,他发现使用完的疫苗瓶随处堆放,过期的疫苗也暴露在生活环境中。回忆起养殖场也有类似的情况,于是他就问起这些疫苗的处置措施,原来就是买了汽油到垃圾堆场进行焚烧。这样的操作不仅不能保证人员安全,还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后来,通过单位领导的协调,疫控中心就和上海市固体处理中心签订合同,由他们回收科学处理。
卞益每年都会参加奶牛两病检疫,在所有的工作中,这项是最累也是最危险的。站在前面,牛角顶他;站在后面,牛腿踢他;站在中间,牛身挤他。第一次单独操作,他就被牛狠狠地教训了一番,脚都被踩肿了,因此,一贴近牛身,他的心里总有种莫名的恐惧。后来,卞益通过对单位老同志们的操作进行观察,认真听老同志们分享经验,经过两三次的集中锻炼,开始慢慢上手了。
他意识到首先要观察一眼奶牛的编码,如果是老奶牛,相对容易上手;如果是头胎牛,那就要斗智斗勇,随机应变,因为它们胆子特别小,一接近就乱窜,这时稍不注意就容易受伤,所以要脚步轻,动作快。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卞益自己也得出一套应对奶牛的方法。每次工作结束之后,他还会和大家互相交流一下心得,总结经验,争取下次操作顺利。
疫控中心的工作目标就是确保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和无地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对卞益而言,他不在乎自己的得失,只是希望能在本职岗位上默默地做好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