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新闻动态>详细内容

市农业农村委赴嘉定调研:聚焦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配套服务亟待完善、老龄化成普遍问题

发布时间:2018-12-10 16:30:00 点击数: 来源:东方城乡报

为解决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法中的困难和问题,12月7日,市农业农村委总经济师施忠率大调研组成员赴嘉定调研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嘉定辖区内的上海愚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亭翔粮食专业合作社、上海渭春农机专业合作社、上海双赢蔬果园艺场等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场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主代表开展座谈。嘉定区农委主任朱维强、区农业党工委书记朱承广及相关负责人参加调研。

生产配套服务有待完善

2017年,上海启动市郊水稻生产由“卖稻谷”向“卖大米”、“卖品牌”转变,不少合作社从种源、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入手进行了探索和尝试,但仍存在一定问题。位于嘉定区华亭镇的亭翔粮食专业合作社拥有1000亩水稻种植面积,由于成本限制,现有大米加工设备较少,加工能力不够,而嘉定全区范围内具有一定规模和加工能力的加工厂寥寥无几,且布点偏远,对于远在华亭的合作社来说实为不便。与亭翔合作社有着类似困惑的还有位于徐行镇的欣行粮食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反映,合作社使用的农机需要加汽油,但加汽油手续过于复杂,需要经过公安方面同意才能去往指定地点加油,且加油点距离甚远,全区只有华亭、马陆2个加油点,给农业生产尤其农忙时节造成了不便。

对此,施忠表示,上海本地大米要做出品牌,除了大米本社的品种、生产技术外,加工品质也至关重要。他建议嘉定区农委积极协调,在符合全区能源指标的情况下,做好合理规划,在各街镇、合作社合理配置一定数量的加工厂,增加现代农业冷库,以方便农户从生产转向销售。对于农机加油站,他建议相关部门积极与公安部门、乡镇代表协调沟通,完善加油站布点,在保证安全的同时,保证生产需要。

合作社成员老龄化成普遍问题

合作社成员老龄化程度严重,缺乏现代农业技术力量支持,是几家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少合作社人员平均年龄超过70岁,缺乏互联网思维,对农产品销售不甚了解。希望政府搭建平台,配备更多年轻人员是与会单位的普遍诉求。施忠表示,年轻人才对发展现代化农业尤为重要,尤其是农产品销售环节,要充分发挥年轻人的力量。上海每天消耗农产品8万吨,是一个具有潜力的大市场,政府乐意为合作社搭建平台,探索创新销售模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利用好市场化手段,在指导好农民生产的情况下,打造高效高质的销售平台,通过新机制、新形式共同克服老龄化,促进郊区农业高质量发展。

座谈会上,嘉定农企代表还提及了农业保险兑现周期长、农业设施老旧维修成本高、农民工社保、农机机库建设、农产品认证手续复杂等方面的问题。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委大调研组将把问题带回去,与相关单位进行协调沟通,将好的建议作为相关政策调整、完善和参考的依据,通过政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优化办事通道,做好“店小二”,促进合理的建议尽快落地。


分享到:
来源:东方城乡报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