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这个当时市郊最大的农民集中小区,如何实现“华丽转身”?
嘉定工业区海伦小区,作为当时上海市郊最大的动迁农民集中居住区,至今已成立十多年。当初,辖区4000多户村民,实现了从农村到社区的“转移”,居住条件、生活质量、经济条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从表面上看,入住农民的身份变了,居住环境也变了,但他们中的许多人,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农村生活习惯的影响,难以适应现代化社区居住环境的要求。
整治小区“六乱”
现象一
“乡风依旧”,小区“六乱”时有发生
村民在农村生活了几十年,生活习惯根深蒂固,难以改变。小区内违法搭建时有发生;宅前屋后、高层楼道乱堆物等“六乱”现象较为普遍。
现象二
“电动出行”,楼道“飞线”隐患重重
随着电动自行车的普及,小区高层业主充电经常“铤而走险”,直接用拖线板从楼上吊下来,进行“飞线”充电。
现象三
“垃圾分类”,业主“分类”意识不高
业主对垃圾分类意识不高。近阶段,小区“二次”装修掀起浪潮,建筑垃圾骤增,生活垃圾中,时常遇到建筑垃圾、绿化垃圾“混入”。
针对这些问题,作为负责海伦小区物业管理的上海嘉朱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秉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工作理念,重点围绕“美丽家园”三年动行动计划及嘉定工业区“暖家园”创城示范点的打造为目标。通过调研走访,联合社区不断推进改善农民住宅社区物业服务,助推“乡村振兴”。
措施
抓落实“找出路”,小区“六乱”有效清除
通过调研走访几户违法搭建、乱堆物的“钉子户”后,发现在这其中,主要是因为村民此前在农村生活了几十年,很多生活习惯一时难以改变;小区从事农村“一条龙”餐饮服务的业主,也确实存在“难处”,好多设备想搬而没地方搬。对于前者,物业管理处的几位项目经理作为“使者”前去“交心”。由于不少业主,跟项目经理曾经都是同村人,甚是“把兄弟”,项目经理就利用日常空闲时间串门入户,跟业主们“忆往昔 、说发展、 谈变化、 讲政策”, 几轮下来效果明显,不少都愿意配合自行整改。半年时间,小区“六乱”明显得到了改善。
对于从事“一条龙服务”,想搬迁但确实有“难处”的业主,物业主动帮他们找场地、出人力,协助清理这些违法搭建。截至目前,共治理掉“六乱”1053起(户)。
强服务“拉电路”,楼道“飞线”一招病除
与大多数小区一样,随着电动自行车数量的增加,小区楼道充电、“飞线充电”的现象时有发生,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一方面是业主出行的必备交通工具,另一方面安全隐患马虎不得。是“一堵了之?”还是“睁只眼闭只眼”?面对“两难”,嘉朱物业一手抓宣传,一手抓落实。多次召开业主恳谈会,宣传相关政策并在各楼道张贴相关宣传画。与此同时,几轮商讨下来,最终“敲定”,在室外的停车棚区域集中安装了80个投币式充电桩,这样不仅方便业主充电,还能消除安全隐患。为提升安全系数,车棚内还加装了监控探头和移动消防设施。
定机制“换思路”,垃圾分类全面推开
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提出“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城市生活垃圾要分类,农村农民集中居住区更要分类,这不仅打开"乡村振兴"的绿色空间,也是村民幸福感的切实来源。
针对业主对垃圾分类意识普遍不高的现象,嘉朱物业在大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的同时,“正人先正己”——利用公司职工大部分是海伦小区业主的优势,全面推行在职职工“带头分类”“带头宣传”,达到邻里辐射效应,以此扩大垃圾分类覆盖面。其次重点将垃圾中转站进行有效整合,做到分类堆放。制定了垃圾分类处置方案,积极与绿化、环卫、所辖社区沟通协调,对原有的垃圾中转站进行整合,确保分类到位。
针对小区“二次”装修掀起浪潮,建筑垃圾骤增的现象,近期嘉朱物业着手将垃圾分类写入业主的装潢协议,明确“谁产生、谁负责”,避免建筑垃圾,大件垃圾、生活垃圾“混堆”。
2019年嘉朱物业将进一步推动社区垃圾分类向精细化迈进,提高垃圾分类实际效率。大力改造垃圾分类设施设备,还将着力于对设备周边配套的完善,对员工垃圾分类工作的培训和教育,做到硬件软件齐全。助推海伦小区美丽家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