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稻田养殖为乡村振兴增添助推剂
产业如何转型,新业态如何扶持,如何让农民致富?嘉定区稻田养殖小龙虾的生动实践,破解了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与产业兴旺的一道难题,有力提升了我区生态养殖、绿色发展的自我活力。
只有产业兴旺,才能增强农村活力,促进资本、人才等各类要素向农村聚集,才能不断夯实“农村美”的物质基础;才能不断实现“农业强”的各项任务;“农民富”的根本目标才能变成现实。嘉定区农业农村委始终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要求,坚持把做强农村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探索走出了一条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发展道路。
技术优势 推动种养殖业结合加快发展
项目选择好、技术还要跟得上。2015年下半年,区农业农村委组织区水产技术人员、种养殖户调研学习金山区枫泾镇等“虾稻共作”养殖模式先进经验。稻田生态养殖小龙虾是在传统稻田养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稻田养殖技术模式,通过利用生物共生原理,种植和养殖相互促进,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能显著增加稻田综合效益。从2016年起,根据区农业农村委对稻渔综合种养发展规划,鼓励水稻种植户探索试验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新模式,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专门成立以技术骨干为核心的稻田生态养殖模式研究小组,开展了以华亭镇为主的稻田生态养殖小龙虾模式研究,并选取了哈密瓜主题公园等五家单位进行先期试验推广。3年来,区农业农村委紧紧围绕都市现代绿色生态农业的总目标,在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上因地制宜、打造多元共生的产业模式,我区的稻田养殖发生了巨大变化,独成一境。从最开始的100多亩,逐渐发展到目前实施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试验的合作社12家、2家个体养殖户。总面积约为600亩,以稻田养殖小龙虾为主,并扩展到稻田养鳖、稻田养殖青虾等。
种养结合 互利共赢
目前,我区稻田综合种养主要是养殖户从自身需求出发,寻求水产技术推广站进行技术指导。只要是符合土地使用要求、符合村镇发展要求、符合稻田综合种养要求的企业、合作社或者养殖户,水产站都会进行技术指导。为了提高小龙虾的品质,推广站技术人员指导农户在稻田里种植了面积达60%的伊乐藻。伊乐藻是一种优质、速生、高产的沉水植物,可以净化水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水质环境,养出来的小龙虾清清爽爽、干干净净,还能作为遮蔽物便于小龙虾活动、隐藏、蜕壳,使其较快地生长,可降低发病率,提高成活率。为了生产出高品质的小龙虾,农技人员要求严格控制养殖密度,每亩养殖3000-5000尾虾苗;同时,选取口感好、抗病强、抗倒伏的优质水稻品种“南粳46”或成熟早的“国庆稻”进行稻虾共养,优种+优稻帮助农户抢占市场先机,显著提高经济效益。种养结合收获的不仅是经济效益,还有我区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大幅提高。在“2018首届上海华亭稻香龙虾美食旅游节”、“嘉定区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上,一批养殖小龙虾合作社、优质稻米品牌备受追捧、一炮而红。
品牌带动 助推增收
目前以稻田养殖小龙虾为例,每亩总成本大约4000元,含苗种费、田租、饲料、人工、水电、水草、肥料等,仅小龙虾产值每亩7000元以上,每亩效益3000元以上,而稻田种养生产的优质稻米可达每斤10元,仍供不应求。4月26日,区农业农村委主任朱维强、副主任陈建明再次调研华亭镇、徐行镇稻田养殖小龙虾的合作社,对水产技术人员下基层、接地气、送技术的实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区农业农村委领导还指出,要进一步加大对稻田养殖的扶持力度,积极指导农户培育自己的稻虾品牌,通过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才能站稳市场、进一步提高稻田生态小龙虾的规模、质量和效益。还鼓励农户开展稻田青虾、稻田甲鱼等养殖模式,为种养殖户提质增效提供多元化途径,把嘉定的稻田养殖模式做大做强。
产业提了效益,农户鼓了腰包。我区这条种养结合稻田养殖的绿色生态模式,有力带动了种植和养殖业农户多元经营、持续增收,产业兴旺的路子也越走越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