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新闻动态>详细内容

嘉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143个水清岸绿的村庄被唤醒

发布时间:2020-12-08 10:13:03 点击数: 来源:东方城乡报

在农村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收官之际,为顺利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覆盖的目标,7月中旬,嘉定区委书记陆方舟召开推进会,对今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再部署、再落实,启动了“百日行动”,实施“四个二”工作机制。经过100多天的整治,嘉定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全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路洁、河清、水美、岸绿的村庄面貌逐步显现。截至目前,全区共清理河道淤泥52167.85吨,清理沟渠331.78公里,清理农村生活垃圾76549.7吨,累计拆除宅前屋后违法建筑15.26万平方米、“小厨灶”拆除13392个……

787b8c2180b1******322e8a******548b.jpg

有清晰的架构才能有的放矢

组织有序是嘉定开展“百日行动”的基石。100多天里,嘉定区乡村振兴办牵头开展各项计划安排、综合协调和督查督办,与各相关部门和各街镇相关条线人员组成专班,建立考评制度,全面排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的问题。

如何将整治任务落到实处?嘉定细化总目标,挂图作战,各层级各司其职。区级层面开展日常检查及专项抽查;镇级开展每月自查;分管区长及区乡村振兴办领导针对检查中问题较严重的村开展“回头看”行动,现场督促落实整治;区委办、区府办也积极发挥督查职责,加强工作检查和专项督办,及时跟踪进展,合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8ec1774b424c4b62a52cb4b74dc0914f.jpg

为了方便沟通,嘉定还在镇级层面建立起了微信联络群,根据《2020年度嘉定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检查评估方案》的要求,每月上报整治进展情况,整理编发《嘉定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报》,以加强信息交流,分享基层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一网统管”赋能整治动员市民参与共治

“百日行动”高效推进也得益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智能化。嘉定在全市率先将全区所有行政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一网统管”系统,通过建立专项模块,村级网格管理末梢被激活。

3009d00267a24126b45cf61cf42397eb.jpg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时常存在“盲点”难寻、“痛点”难找等问题,有了“一网统管”系统,嘉定如鱼得水。区“市民巡访团”招募了30余人,组建成适于嘉定农村人居特色的“啄木鸟”队伍,深入全区143个行政村1294个村民组,进行全覆盖无死角的地毯式巡查,“啄木鸟”们将发现的问题汇总成一个个“靶点”,以点织网,借助“一网统管”系统,整理出一份“靶点库”,重点问题一目了然。就这样,一个完整高效的闭环管理循环系统不仅把区镇村三级有效串联了起来,亦改变了“问题看见容易处置难”的现状,整治成效大幅提升。经过两次全覆盖巡访,共发现解决4882个问题,实现了由被动发现问题向主动发现问题的转变。同时,通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整治,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市场手段,落实人防、技防、物防措施,也提升了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能力。

fc1a77b89bb44dbd821f3ef27d10f42b.jpg

因地制宜“九清”专项不留死角

针对嘉定农村村庄现状,全区143个行政村被分为空壳村、非保留村、保留保护村3类,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求,嘉定因村施策,推进分类分点开展整治工作。空壳村重点落实土地平整工作,规范建筑垃圾堆放,确保村域范围内尤其是主干道两旁整洁、有序;非保留村以清“五违”、清污染、清垃圾、清堆物为重点,确保村内环境干净整洁,道路、厕所等基础公共设施管护到位;保留保护村以创建市、区级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目标,持续开展覆盖村庄内外的清洁行动,“地毯式”排摸整治盲区,确保村庄内外无死角。

4011156bcf4c4a719a2d4791a020dd9c.jpg

嘉定还从村庄改造项目中借力,将其作为落实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一环,通过基础设施修缮及宅前屋后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来提升农村整体面貌。按照“问题导向、集中整治,属地管理、源头防控,社会共治、系统治理,示范先行、有序推进”的原则,从村容村貌、公共环境、基础设施三大方面入手,聚焦生活垃圾处理、乱堆放、农田沟渠、农村河道、“小三园建设”、乱搭乱建、农村厕所、污水处理、农村道路建设等九类重点问题,全面开展“九清”行动,“全覆盖、全要素”的实现“更干净、更整洁、更有序”。

5b91354f4d1242ce8ed1f5fccb8f1ac2.jpg

如今,嘉定“百日行动”集中整治阶段已暂告段落。收官在即,嘉定将严阵以待,查缺补漏,总结经验,以区级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为抓手,加快提升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形成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村庄环境持续干净,整洁有序,迎接农业农村部牵头组织开展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检查。


分享到:
来源:东方城乡报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