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模式、打通堵点,实现种养循环,服务绿色发展!嘉定区深入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
把经过规范处理的畜禽粪污变为肥料,再通过槽罐车运送至地头,最后用抛洒车将液体粪肥施入田间,这是在今天举办的嘉定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现场观摩培训会上的一幕。
为了加快畜牧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打通种养循环堵点,推动“粪污”变“粪肥”,嘉定区积极参与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打造形成了初具特色、运行顺畅、各方满意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路径。
嘉定区耕地面积约1.1万公顷,全区粮田面积约5000公顷,常年菜田面积约1300公顷,水果种植总面积近750公顷。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共有5家,其中猪场3家(含1个种养结合基地)、羊场1家、牛场1家,全区畜禽折算成标准猪存栏2.3万头。全区规模场畜禽粪污年产生量约为10.1万吨,其中固体粪污1.4万吨,液体粪污8.7万吨。有机肥源充足,养殖企业分布均匀,与种植区域匹配度高,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基础良好。
为了积极做好相关工作,嘉定区农业农村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相关文件,成立了领导小组和专家小组,建成了组织领导机制和专家联络指导机制,并且明确了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和标准。培育社会化服务主体1家,打造粪肥还田2种模式,落实消纳地块3万亩,基本做到畜禽养殖粪肥“应收尽收、应还尽还”,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推进顺利。
2021年以来,嘉定区依托已构建形成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化服务主体“手牵两端”和热情服务的优势,累计完成9.6万吨、4.6万亩的粪肥运输和还田任务。期间,落实粪肥施用田间试验6项次,按季度或批次开展粪肥质量监测,每年布设效果监测点20个,确定投肥调查农户50户,试验监测工作进展顺利。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推进工作落实,对养殖企业、第三方服务组织和种植主体进行了全覆盖培训,在嘉定门户网站三农频道、“嘉定三农”公众号等平台积极开展宣传报道,有效提高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的群众接受度和社会知晓度。
经过一年以来的推进实施,我区完成绿色种养循环框架搭建,打通了养殖粪肥从基地到农田的通道,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5个百分点左右。通过科学利用粪肥养分,实现“变废为宝”,减少化肥使用的同时,也帮助农民实现节本增效,彰显了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优势。
11月8日,嘉定区组织召开绿色种养循环现场观摩培训会,深入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市农业农村委相关领导到会指导,嘉定区农业农村委分管领导、相关科室及区农技中心、区动物疫控中心负责人,各镇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人,种植主体代表,养殖主体代表,社会化服务组织代表共计40余人参加本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