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助推乡村“美丽蝶变”,嘉定81个行政村推广应用“积分制”
村宅靓、田园美、民风淳、信息清、无隐患……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美起来”的基础性工作,如何最大限度调动村民群众作为“主人翁”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有效的释放群众智慧和力量,是完善乡村常态长效治理机制的有力举措。
今年,嘉定区在认真谋划顶层设计和做好政策保障的基础上,推广农村人居环境积分制管理,目标覆盖全区8个涉农镇的81个行政村。
各村积极探索,依托“客堂汇”“老大人”等村民议事机制商定积分内容,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制定积分方案,将村民参与环境治理等各项事务转化为数量化指标并予以一定奖励,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引导机制。通过议事论事、入户宣传、张贴公示、宣传简讯等多种形式,累计宣传推广200余次。
因村施策 细化治理源动力
乡村善治离不开因地制宜。在区级层面7大项19小项积分制内容指导框架下,各村结合实际工作中的治理需求,因地制宜设置了积极打造美丽庭院、垃圾分类投放示范户、签订平安建设承诺书等作为特色加分项,引导村民形成良好风气。例如,马陆镇戬浜村将村民参与网格治理、协助纠纷化解、安全隐患排查、防诈反诈宣传等村级重点工作纳入特色积分项,不仅提升了村民参与群防群治的积极性,通过积累积分兑换物品也让他们更有获得感。
在积分考评上,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积分考核评定小组,由村两委干部兼任开展考评工作。例如,马陆镇北管村设立一名积分制管理专职工作人员,以村级小微网格划分区域,建立由小微网格长、小区管理员以及志愿者组成的考核小组负责日常积分考核,结果报村“评定小组”审定。安亭镇星明村和马陆镇大宏村通过与第三方试点开发积分小程序,提升了评分效率,同时村民也能足不出户知晓积分情况。
多方参与 激发群众内生力
美丽乡村建设,农民是主体。为激发村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各镇注重“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在积分对象设置时,部分镇在以宅基户为单位的基础上对积分对象进行了拓展。例如,徐行镇鼓励根据农宅居住及租赁使用情况设置挂靠户,将本村村民和新村民纳入积分制管理范围。嘉定工业区的黎明村对户籍村民和外来租户设计了不同的积分标准。
在积分运用上,各镇聚焦网格化管理,以村民小组为治理单元设立了获取积分制奖励的基准线,激发集体荣誉感。根据贡献度和成效,按照实际情况对村民实施梯度奖励,通过树典型、立标杆、创模范,提高积分制推广显示度。例如,南翔镇曙光村划定了年平均“及格线”,同时设置亮分环节,每个季度在村组按时亮分公布当季积分情况,每半年结合评分情况确定“示范户”在门口张贴“示范户”标识。
优化机制 注重长效持久力
农村人居环境与乡村治理工作需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在积分兑换机制的设置中,部分村考虑到激励机制的长效化,满足村民对于物质和精神多方面的需求,结合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我“嘉”邻里中心),设置积分兑换超市,可兑换日用品、维修服务,以及在“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评优评先活动中予以优先考虑。例如,马陆镇立新村设置了多达30项的积分换购表,其中囊括各类日用百货,还包含为村民修剪房前屋后树枝的服务奖励。嘉定工业区赵厅村和村域内一家惠民超市签订合作协议,村民使用积分兑换券即可去超市兑换多品类的商品。
下阶段,嘉定区将持续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制度建设、注重常态长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围绕乡村治理的重点任务和突出问题,同时随着农村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适时调整积分内容和评价标准,建立动态管理、操作性强的积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