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华亭镇:深化推行清单制,打造乡村善治新格局
嘉定区华亭镇以创建市级乡村治理清单制试点单位为抓手,通过一年多的不断探索,形成“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农村公共服务清单、村委会协助行政事务清单、村级事务公开清单”四项清单,将村级层面的权力、服务和管理事务以清单或流程图的形式罗列出来,促进农村基层“减包袱、划边界、晒权力、强服务”,不断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一、强化明责,明晰清单
华亭镇成立乡村治理清单制暨农村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构建“领导面上抓、部门具体抓、基层点上抓”的工作格局,保障清单制推行与“最多跑一次”改革事项、政策供给、流程环节做到同步衔接。
全面梳理村级组织和村干部的责任权限,统一编制切合实际、务实管用、通俗易懂、便于操作的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如毛桥村涉及3大类12小项。
二、创新赋能,党建引领
实施“网格有JIE+清单制”工作机制,通过清单制将服务送到网格、将精细化管理落在网格。
严密体系,推动网格有“界”。将党建力量合理分配和融入到“区域网格-单元网格-小微网格”三级网格中,形成4个片区网格、13个村居网格、34个小微网格,推动网格组织隶属关系明确具体、组织运行规范有序、党建责任落实到位,形成党建引领网格全覆盖。
搭建平台,实现网格有“接”。以“驿·亭”党群服务领航带建设为核心,以党群服务站点为主体,提升村居综合服务能力。
强化合力,做实网格有“诫”。强化网格巡诫力度,进一步统筹公安、市场监管、城管队伍力量,建立常态化联合工作队伍,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小网格发挥大作用。
提升服务,确保网格有“解”。深入推进“领办项目”2.0,对环境治理、村居民自治中发现的难点堵点问题实行分级联动、定级解决、逐级支撑。
三、实现归位,发挥功能
健全村级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践。坚持减负与归位相结合,通过清单制规范办事流程,强化监督检查,指导村干部照单履责,实现“行使权力有制度约束,服务群众有具体要求”目标。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鼓励各村在清单制基础上延伸搭建自治平台,推动“积分制”工作。
联一村作为村庄归并后的新型农村社区,为了构建与集中居住匹配的管理新模式,在力求保留村民原有居住习惯的基础上,切实解决三大突出矛盾,通过设立“亭·院治理联盟”“乡悦·会客厅”“民情议事会”“百姓秀舞台”“物管·红专员”五大自治载体,组建领导小组、工作专班、自治团队三支队伍对集中居住区进行统一管理。
毛桥村推行“星宅基”积分亮牌制度,围绕遵纪守法、美丽庭院、文明习惯、道德风尚、热心公益、致富带头6个方面,开展“星宅基”6星文明户评比。将评比结果亮牌,并与村级福利和服务挂钩。
四、深化减负,推动松绑
推动清单制机制运行与村民委员会行政事务减负相互衔接、相互促进,通过班子走访、村居座谈、意见征询等方式,全面掌握村居工作现状,梳理基层意见反馈,汇总基层减负工作中的难点痛点,持续精简考核评比项目。清理村级组织工作机构和牌子,及时梳理公布不再由村居组织出具的证明和替代路径,精简会议和台账,严格印章管理使用,有效解决村级组织行政负担较重等问题。
五、着力提质,强化管理
以清单制为基础,依托大数据赋能,构建更为完善的基层治理监督体系。聚焦小微权力清单中涉及社会救助、三资租赁、工程项目、农业综合补贴、无证建筑、服务采购等乡村振兴领域重点领域纳入数据监督范围,通过平台“大数据”监督的预防、威慑、预警功能,推动监督工作从原来被动的查信办案转变到主动预防廉政风险上。
六、聚焦增效,加强保障
推动相关部门、各村居坚持把推进清单制规范运行列入本部门本单位重要议事日程,完善工作方案,采取有力措施,抓好任务落实。建立健全协同推进机制,民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强化统筹协调、具体指导和督促落实,各村居及相关部门强化政策、资源和力量配备,加强信息互联互通或资料互认、协调办理,形成工作合力。
华亭镇将坚持党建引领、依法依规、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的原则,减轻基层负担、规范权力运行、提升服务能力、深化清单落实、总结试点成果,为乡村治理赋能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