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专栏>美丽乡村>详细内容

“嘉”乡规划师手记(六)| 淳美葛隆,焕新归来
葛隆村乡村责任规划师 程剑敏

发布时间:2023-12-21 10:36:21

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深入,一群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责任规划师走进嘉定各村庄,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为美丽乡村建设出谋划策,谱写新篇。在他们眼里,乡村文化底蕴何在,未来将如何发展?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乡村责任规划师程剑敏眼中的葛隆村。

“桥西葛藤茂盛,桥东生意兴隆”,葛隆之名由此而来。葛隆村位于嘉定区西北隅、外冈镇北部,与江苏省太仓市新农村毗邻。村域总面积1.47平方公里,8个村民小组共计391户,户籍人口1050人、外来人口2700余人。沪宜公路和盐铁塘穿村而过,水陆交通便利。2019年,葛隆村被评为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2021年被评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22年列入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

 292fc55bec014bb69f16d1bde8b02830.png

 956b1ae73ce443c7a37b9d6d98125a48.png

葛隆村貌

文化底蕴深厚,“五宝”文化遗存

西汉吴王刘濞为了利用娄县一带的水陆交通运送盐铁,在外冈“冈身带”上开凿了一条与冈身平行的盐铁塘(即盐铁河)。盐铁塘南通吴淞江、北通扬子江,是沟通两江的重要水运通道。因这独特的地理位置,江畔的葛隆于明成化年间形成集市——吴公市,葛隆同时也在清朝、民国时期商业高度繁荣。造就了盐铁塘上各色船只南来北往、人声熙攘、商贩云集的繁华景象。

 5e9f020cae3d4752a7137******9934640.png

1984年的盐铁塘风光

 bcdbd99a0a******19383647730293792.png

现今盐铁塘风貌

葛隆村因水而兴,老盐铁塘是葛隆村滨水集市发展的源头,也是葛隆特色空间格局肌理的主要骨架。村庄聚落被水围合集聚,老盐铁塘为南北向轴线,顺利街为东西向轴线,共同构成葛隆村整体空间格局的十字骨架,基于此,葛隆后续衍生发展为“一街九巷”的街巷空间。街道建筑肌理呈现“非”字形(历史上滨水商业集市形态的标志),沿街为连续的东西向商业建筑界面,内里为南北向居住建筑。

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给葛隆村留下诸多物质遗存。村内拥有老河(老盐铁塘)、老街(葛隆老街)、老宅(张幼仪祖居)、老树(古银杏树)、老庙(药师殿)“五宝”文化遗存,是上海村庄发展的“活化石”。据统计,葛隆村共有登记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点11处,古树名木2株。

 1ec7b1e42c7045a1967dd07a0e08bb7c.png

葛隆老街

 102f7762bd534338a642c158c57cc30c.jpg

张氏住宅,位于老街内部近药师殿处,民国时期建筑,罗马柱与琉璃漏窗展现了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

 c82fc909bf7341c592463b24c57222c8.jpg

古银杏树

 ed0b778515a24cd1830dee73e9919a72.jpg

药师殿,始建于明成化十年(1474年),由知县吴哲捐置,以供奉药师佛而得名,后屡修屡毁,现为固定宗教活动处所。

 

乡村振兴示范,“五宜”美丽乡村

如何将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优势,是葛隆村正在进行的积极探索。近年来,葛隆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深入打造“宜居、宜养、宜游、宜乐、宜业”的“五宜”美丽乡村。

推进农民集中居住。为了解决村民居住区域的拥挤、公共区域的不足等问题,葛隆村探索平移归并的集中居住模式。村两委通过详细的调查研究和信息搜集,针对村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联排新村与零星地块两种方案。通过“移翻结合”的策略,将部分村民住房原地翻建,另一部分村民住房则平移至规划地块,在改善居住环境的同时也兼顾了村民的个性需求和利益保障。目前完成村宅建设第一批76户、第二批102户,现正在推进第三期约25户的村宅更新工程,以实现全村村民居住品质的整体提升。

 4b62ac0be70e4d91b4720be2ee650351.jpg

平移改造前的葛隆村

 eaf501f4e9ca4a81aca9c1936c1f920d.jpg

平移改造后的葛隆村

完善公共设施。一方面,在新农宅建设的同时,通过统一规划设计,对村内老旧基础配套设施升级:改造村内公共厕所、建造垃圾房、完善村内道路、亮化路灯、开展河道景观整治、建设环河步道、实施污水纳管工程等。另一方面,参照乡村社区生活圈的建设要求,充分利用五违四必整治腾出的公共空间建设林地公园、停车场、门球场、健身步道、老年活动室、村卫生服务站、农贸市场、村民睦邻点等公共服务设施。公共设施的逐步完善,不仅整治了村庄环境、改善了出行条件,更为葛隆村的村民提供了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

 ce96ed4d127348b9a9b475215bd9b23a.jpg

邻里中心

 0f7f7601ed9d47f1845e7a7e89cac52f.jpg

林地公园

活化“五宝”遗存。一方面,延续“五宝”风貌,保护“老河”线形、尺度等空间特征,延续“老街”一街九巷的空间格局与现有空间尺度关系,保护“老宅”“老树”“老庙”等特色。另一方面对“五宝”进行资源化开发,总体策划打造“葛隆九景”。结合村内文保点的收储与修缮,打造“烟火老街”;聚焦“老宅”,引入特色民宿与体验服务功能;依托“老庙”,后续策划在村内引入中草药体验园;亮化“老树”,拆除周边房屋整体打造“银杏瑞苑”,讲述红色文化和抗战历史故事;依托“老河”,打造“盐铁怀古”,集中展示盐铁塘与葛隆村故事的文化节点空间,并通过水上游线串联村内各功能节点,激发滨水活力,形成丰富多彩的原乡生活体验。

 a7d******762c411ca5469db9f9ed73d5.png

探索新兴农业。葛隆拥有大片的规模化农田,集中在盐铁塘以东、沪宜公路以西区域,粮田绕村、田林交织。村内共有百亩家庭农场由村民经营、千亩高标准粮田由区农委整体运营。引入外冈农机服务合作社与外冈粮食生产合作社,打造外冈大米品牌影响力;依托外冈“数字化无人农场产业片区”建设,推广农机无人化改造,形成约888亩无人化作业示范农场;与外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生态果林,进行规模化水果种植;推动一三产业联动,结合无人农场,建设数字化农场科普体验基地,依托周末农场、生态果林、开展“带着爸爸去种田”“果林采摘”等农事活动,推进农旅发展。

 9c46ed6f551b44bba3b46b7bdca0e5e0.jpg

高标准粮田

 

葛隆村乡村责任规划师 程剑敏  

上海市上规院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工程师,长期从事上海乡村规划、土地管理、郊野单元、郊野公园、农民集中居住等领域相关工作。

 4d857b20372e42bcb8569de11af26e96.jpg

乡村责任规划师手记

葛隆村有着灿烂的人文底蕴和良好的历史遗存,如何保护好、利用好、发展好这份独特的资源是葛隆村当下研讨的重要课题。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引领下,葛隆村正在探索一条自己的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并已取得显著的成效。葛隆村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未来我们将与之一道前行,共同见证昨日吴公拂去风尘,淳美葛隆焕新归来。


来源:建设管理科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