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乡规划师手记(九)| 蔷薇满巷,花香星明
星明村乡村责任规划师 杨倩如
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深入,一群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责任规划师走进嘉定各村庄,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为美丽乡村建设出谋划策,谱写新篇。在他们眼里,乡村文化底蕴何在,未来将如何发展?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乡村责任规划师杨倩如眼中的星明村。
星明村位于嘉定区安亭镇东首,东与南翔镇毗邻,地处安亭国际汽车城、嘉定新城、北虹桥综合商务区三大城市板块之间,是衔接上海虹桥、沪西大门和嘉定新城的主要交通枢纽,也是高度城市化区域中稀缺的乡村战略资源。星明村村域面积2.46平方公里,有1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77户。经过多年发展,星明村现状建设用地集聚,以蕰藻浜为界,呈现出北产南居的格局。南部居住组团形成了新老密接的形态布局特征,现已实现社区化管理。
镇域格局-北产南居
一、星明有支撑,村企联动打造乡创产
星明村北部紧邻壹号湾科技园,被一条汽车配套产业经济带环绕,随着产城融合不断深入,周边企业员工的居住需求与日俱增。作为上海市首批“组团式”翻建村,星明村联合上海制造业百强企业——科世达华阳(第31位),围绕组团翻建、高品质建设租赁村宅等方面,打造了集人才公寓、创客办公、商业配套等功能于一体的科世达小院品牌。结合标准化组团式翻建,星明村还创新推出“安联房屋租赁模式”,通过升级房屋租赁模式,实现村民增收、人才安居、治安管理的多重“破题”。“安联模式”推行“1+3+N”的管理方式,即村委会集体托管农民翻建后的闲置房,与周边企业一次性签约,村、企、民三方共治,村里提供保洁、安防、停车优先等N项服务,提升员工的居住生活品质。如此闭环管理的模式,避免了因租房人口流动而给乡村治理带来的安全隐患。
组团式翻建
基础生活设施
未来,星明村将逐步推广科世达小院模式,与周边重点企业互联互动,建设星明乡村魅客聚落,通过创新空间场所引导年轻创客回流乡村。具体包括企业孵化型:魅客艺术课堂、影视后期制作、动画、配音、特效等,逐步构建后期产业链;众创空间型:大学生创业、远程办公、教师、艺术家工作室、科研基地,小型空间等;其他公共文化产品:小型展厅展览、图书室等。打造公共空间,配套完善人才公寓及消费服务等内容。
产业策划分布
星明宴会厅
我嘉•邻里中心
二、星明有蔷薇,治理延伸做强蔷薇产业
星明村与“花”颇有渊源,历史上有陆巷花市的记载。同时,星明村外来人口众多,原乡人、新村民迫切需要实现情感上的融合,建立关系纽带。基于这样的人文特色与现实需求,一个村容营造计划就此诞生——将杂乱的公共空间改造成乡村花园,借此充分激发村民们的自治热情。
星明花语
村民协商会议上,大家表达了对蔷薇花的情有独钟。交流中,村民们回忆起小时候家家户户蔷薇花开满园的情景,都打开了话匣子。在村委会的积极引导下,星明村建立了“蔷薇满巷”自治委员会,在成立之初的会议中,大家决定“蔷薇巷”项目就从陆家巷路225弄开始,这里的公共区域和小区主干道两侧正好可以成为“蔷薇巷”的“试验田”。村民们热情高涨,纷纷举手报名参加,第一批主动报名加入蔷薇花种植团队的就有20多户居民。自治委员会经过讨论决定采取众筹的方式筹措种植蔷薇花的经费,事实证明,这一招十分奏效,在众筹购买蔷薇花株的模式下,村民们对于自费购得的花株更加爱惜,培育种植起来也更为尽心。
蔷薇花林
有了蔷薇花点缀的星明村景观大幅提升,村民们的文明居住理念也逐步树立了起来。搭建了许久的违建大棚悄悄没了踪影、群租乱象也渐渐没了踪迹。蔷薇花不仅构建起乡居村落里的美学空间,也成为村民自治共享的最好缩影。星明村通过村居联动、村村联动,共同打造的村民自治品牌——“蔷薇满巷”,让村民们积极参与到蔷薇种植和管理中去,增强了睦邻交流意识、主人翁意识和自治水平。
蔷薇巷村容改造
星明村将利用蔷薇品牌进一步延伸花卉产业链,把花的文章做到极致。以花卉为核心,结合现状建筑改造,融合观光、销售、休闲度假、文化主题创意、养生美颜等功能,推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联动发展。未来,星明村的花不仅以种植规模和种类取胜,更以全面体验为特色,全力打造上海四季花卉体验地。
村民休闲花园
村民休闲花园主题活动
上海2035总体规划明确提出:“乡村地区是未来大都市空间和国际化大都市功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生产方式转变带动农民生活方式转变,建设美丽乡村。”在大力“推动郊区新城和新市镇发展”的政策背景下,上海农村的定位发生了根本改变,不再是城市的附属物,而是积极承接重要战略、开展有针对性乡村振兴的空间溢出。星明村通过村企联动和自治共治两条具体路径,探索出了一条大都市近郊城边村发展的乡村振兴模式,以众创乡创功能作为引领,打造城乡融合的乡村社区。
星明花语 蔷薇满巷
星明村乡村责任规划师 杨倩如
上海广境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城乡分院项目主管,嘉定区安亭镇星明村乡村责任规划师。长期参与城市微更新及乡村环境、空间风貌等相关研究与设计。
责师寄语
星明村现已形成了新老村民互帮互助、彼此信任的乡村社区氛围,但老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态度相对被动,年轻新村民在乡村振兴中的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未来,希望通过有组织地引导新老村民合作,共同参与村庄规划和建设,从而推动共商共治的机制创新。可以预见的是,充分发挥基层自治力量,将成为超大城市乡村振兴过程中一种值得尝试的规划参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