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WA6301000-2022-003 | 发布机构: | 区农业农村委 |
生效日期: | 2022年06月15日 | 文 号: | 嘉农委〔2022〕32号 |
关键词: | 主题分类: | 各部门文件 |
上海市嘉定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嘉农委〔2022〕32号关于印发《2022年嘉定区粮食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嘉定工业区、菊园新区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是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落实“藏粮于技”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粮食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为了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关于印发<2022年全国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农农(粮食)〔2022〕1号)和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印发<2022年上海市粮食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沪农委〔2022〕89号)精神,我委制定了《2022年嘉定区粮食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切实抓好落实。
上海市嘉定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2年6月15日
2022年嘉定区粮食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实施方案
根据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关于印发<2022年全国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农农(粮食)〔2022〕1号)和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印发<2022年上海市粮食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沪农委〔2022〕89号)精神,围绕本区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稳定粮食生产,推进主导品种主推技术集成落地,实现粮食生产提质增效,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中央一号文件部署要求,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粮食提质增效为目标,组织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行动。聚焦水稻作物,突出主导品种、兼顾潜力性品种;突出主推技术,兼顾引领性技术;坚持小面积优质高产攻关和大面积均衡增产相结合;以示范方、示范片为抓手,集成示范推广一批集优质品种、绿色栽培、全程机械化、病虫草害绿色防控为一体的水稻绿色生产技术,培育一批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企业和“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的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推进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进一步提升稻米质量和种粮效益。
二、实施目标
(一)面积目标。围绕水稻作物,计划全区建立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点15个,辐射带动整建制创建示范镇1个,示范村2个,合计面积2.5万亩(任务分解表见附件1)。
(二)产量目标。示范点平均亩产不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小面积攻关田亩产力争达到700公斤。
(三)绿色目标。示范点亩均化肥、农药用量比对照各减10%;病虫害绿色防控全覆盖、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示范点亩均经济效益比对照增加20%;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保持在96%以上;带动整建制创建示范镇、示范村节本增效5%以上。
(四)产业目标。以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的农业“三品一标”为重点,大力推行合作联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模式,积极推进地产稻米产业化发展,实现优产优销、优质优价。力争产业化生产面积占总创建面积的50%以上;优质食味稻米品牌化率60%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主导品种推广。围绕地产优质稻米产业化生产,突出主导品种优质稳产作用,我区建立优质稻新品种引筛展示和集成示范点,加大主导品种推广力度,合理构建早、中、晚熟品种结构布局。同时,突出需求导向,着力挖掘抗病虫、抗倒伏的优质食味稻高产新品种,不断优化本区优质食味稻品种结构,提升水稻综合生产能力。
(二)加强主推技术应用。根据本区温、光资源和粮食作物主导品种、主栽方式等特点,综合考虑优质稻米产业化生产等因素,组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加强水稻绿色生产主推技术展示示范,强化水稻绿色茬口模式、全程机械化生产、良种良法配套、有机肥替代化肥、平衡施用、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绿色高质高效关键技术推广应用,不断提高技术到位率和覆盖率。并在示范点积极组织开展水稻机械化侧深施肥、无人机飞播、智能化灌溉、数字化农业等新技术试验示范,加快技术熟化,为大面积推广奠定基础。
(三)加强典型示范引领。围绕集成推广水稻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选择基础条件好、技术力量强的区域,集中资源、集聚力量,大力推行统一良种供应、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作业的“五统一”服务,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配套,狠抓典型示范,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发展。
(四)加强生产主体培育。重点以本区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实体企业等粮食生产规模经营户(社、场)为实施主体,参与实施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承担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任务,提升规模化、组织化水平。支持培育农机、植保等专业化服务组织,提高社会化、专业化服务能力。
(五)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围绕 “卖大米”这个牛鼻子,重点发展市场需求旺盛的优质食味稻品种,加大地产优质绿色大米供给。以“三品一标”生产基地为抓手,促进产业提档升级。继续举办地产大米评比活动,推荐一批优质食味稻品种、品牌,加大宣传,扩大品牌影响力。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按照区镇村联创的原则,区农业农村委成立粮食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种植业与农机办、财务科、综合科等科室负责人为小组成员,负责整体工作部署和推进,加强统筹协调,落实责任分工,争取财政支持。
(二)强化指导服务。区农业农村委成立由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牵头的技术专家小组。针对示范点薄弱环节,以典型示范户、合作社、规模农场负责人或技术员,以及各镇或村级科技人员为重点,由区、镇两级技术部门及时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坚持系统培训和阶段培训相结合,课堂培训和现场指导服务相结合,切实把粮食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各项技术传授到点,落实到田,提高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
(三)强化督查和考核。围绕年度创建目标和任务,区、镇两级农业行政和技术部门切实加强对示范点建设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有计划、分阶段抓好技术交流、指导,以及阶段性工作的督导、示范点检查评比和基层创建工作考核等工作。2022年,计划以秋熟水稻作物为重点,结合水稻生产关键时段,统一组织全区性阶段检查评比活动2次、实割测产验收2次、优秀示范点最终考核测评1次。以检查评分综合评定结果,评选出若干个区级优秀示范点。
(四)落实档案记载。根据“一点一档”记载要求,由实施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指定相关人员,按市统一编制的“示范点档案记载手册”,及时做好示范点生产纸质档案的记载、生产信息的录入(绿色认证点)和实施成效的审核等工作;年度档案手册统一由市和区技术部门留存保管,记载内容的完整程度、生产信息和数据填报的时效性也作为年度评优的一个重要依据。
(五)强化宣传引导。示范镇、示范村、示范方要统一树立标识标牌(见附件3),明确创建作物、技术模式、行政及技术负责人等信息。充分挖掘典型经验做法,每个镇积极向区农业农村委报送,有关材料经择优采用,通过主流媒体进行宣传。在关键农时和重大活动时,邀请主流媒体开展系列报导,营造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