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WA6301000-2022-009 | 发布机构: | 区农业农村委 |
生效日期: | 2022年08月09日 | 文 号: | 嘉农委〔2022〕44号 |
关键词: | 主题分类: | 各部门文件 |
上海市嘉定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嘉农委〔2022〕44号关于印发《上海市嘉定区2022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徐行镇、外冈镇、华亭镇、嘉定工业区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区农技中心、区动物疫控中心:
为高效完成我区2022年绿色种养循环试点创建工作任务,现将《上海市嘉定区2022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实施。
特此通知。
上海市嘉定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2年8月9日
上海市嘉定区2022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扎实高效推进我区2022年绿色种养循环试点工作,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的通知》(农办农〔2021〕10号)文件精神和上海市农业农村委相关工作会议要求,结合我区已开展工作推进情况,特制定此方案。
一、基本情况
嘉定区耕地面积约1.1万公顷,2022年全区种植水稻4978.1公顷,菜田面积1200公顷,规模化畜牧养殖场5家,其中猪场3家(含1个种养结合基地)、羊场1家、牛场1家,预计2022年全区规模场畜禽粪污年产生量约为9.6万吨。
二、实施内容
(一)创建任务和主要目标
重点围绕液体粪污还田和种养结合模式,实现5家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安全科学利用。进一步优化粪肥还田组织运行模式,完善规模化养殖场-社会化服务主体-农户之间的绿色种养循环模式。提升粪肥收集、处理和施用的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推动养殖、种植环节衔接稳定顺畅。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确保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开展绿色种养循环技术试验研究,促进化肥减量增效、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绿色发展。2022年全区实施面积3万亩,其中徐行镇1000亩,华亭镇4000亩,嘉定工业区9400亩,外冈镇15600亩。
(二)实施主体和方式
继续培育社会化服务主体,提升服务能力、确保服务质量,落实“一场一档”管理要求,高效完成粪肥还田任务。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督促专业化服务主体做好“两协议、四台账”,专业化服务主体与畜禽养殖场、镇农业主管部门签订三方协议、与使用主体(农户)和监管主体(镇农业主管部门、村委会)签订四方协议,专业化主体建立粪肥收集(养殖场签字确认)、处理、转运(运输车辆或管网运行记录)和施肥(镇、村委会确认)四本台账。
(三)主要技术路径
综合考虑种植结构、有机肥资源、作物施肥现状等因素,以粮食区域为主,蔬菜、果园区域为辅,落实粪肥消纳区域,创新集成技术模式,改进施肥方式,推广有机无机合理配施技术,促进化肥减量增效。
充分利用养殖场现有粪污处理的场地、设施等基础条件,以本区养殖场畜禽粪污固液分离后的液体粪污为原料,对养殖场产生的粪水无害化处理储存后,在休耕期,以汽车封闭运输、田间施肥车撒施方式还田,或在农田需肥期间,将无害化处理的液体粪肥与灌溉用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进行水肥一体化施用。每亩施用数量不超过《畜禽粪便生态还田技术规范》(DB31/T1137-2019)标准规定的各类农田畜禽液肥年最大施用量。
(四)绩效目标评价
加强畜禽粪肥还田的绩效评估。一是开展还田粪肥质量监测,全区5家养殖场,每季度开展液体粪肥处理前和处理后各1次的质量检测,一年抽检4次,共计40个粪肥样品;二是开展主要作物效果监测,在水稻/蔬菜作物上布设效果监测点,计划监测点总数20个;三是开展主要作物施肥监测,在示范区和非示范区遴选50个农户,进行施肥情况及田间产量对比调查,掌握粪肥还田有机替无机的效果。
加强技术研究示范和宣传培训指导。一是开展还田粪肥的施用试验,在主栽作物水稻、蔬菜上开展有机粪肥代替化肥试验3项;二是开展示范点建设,遴选区域内粪肥基地示范点3个,在水稻、蔬菜、果树三大作物上开展示范点建设和宣传展示,提高粪肥还田技术理念辐射率,实现绿色种养结合;三是加强宣传培训,围绕绿色种养循环技术内容,适时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在关键农时邀请科研院所、技术部门有关专家,通过室内讲课、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培训和巡回指导。
(五)项目资金使用
项目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专款用于奖补提供粪肥还田服务的组织,确定每亩补贴不超过100元,按照还田面积3万亩测算,计划项目实施资金300万元。粪肥还田检(监)测、宣传、示范等工作支出根据市级工作要求和年度工作任务另行安排。
(六)工作进度安排
2022年1-6月,在完成2021年度工作任务基础上,编制2022年度实施方案,确定养殖场及配套的菜田、粮田和果园区域,实现养殖场-收集处理-还田地块一一对应。利用休闲地块,结合水稻基肥施用需求,按照市级“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工作要求,开展养殖场的粪肥收集、处理与还田工作。
2022年7-12月,开展还田区域主要作物的投肥调查,对监测点进行效果监测,根据化肥用量情况与还田粪肥的养分情况,完善主要作物粪肥还田的化肥减量施用技术,继续开展主要作物有机肥替无机肥田间试验,宣传、培训,适时召开现场观摩会。12月底前完成2022年全年还田任务,收开展集整理相关资料,形成年度工作总结。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区农业农村委成立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落实目标任务,督促各技术单位和街镇做好畜禽粪肥还田各环节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畜牧管理和技术部门负责还田前畜禽粪污收集与无害化处理技术指导工作,保障还田的质量安全;督促畜禽养殖场和专业化服务组织无缝对接开展粪污处理工作;做好专业化服务组织与使用主体(农户)和监管主体(镇、村委会)协议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
种植业管理和技术部门负责不同作物的成品粪肥还田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促进化肥减量增效;协同畜牧管理和技术部门做好补贴资金及台账审核工作;监督抽查粪肥质量,开展粪肥还田绩效评估。
街镇农业主管部门做好协议的实施监督管理,按照分配任务落实还田面积。协调推进本镇范围内粪肥还田工作,对畜牧养殖企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种植户做好监督指导,确保绿色种养循环项目各项任务完成,确保粪污还田质量安全。
专业化服务主体负责开展畜禽粪污收集、无害化处理、施肥服务。根据工作需要配置足够数量的机械设备和操作人员,掌握各养殖场粪肥储存发酵场所容积,制定“一场一方案”和工作计划,做好全链条的服务与环境卫生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按时完成3万亩还田任务。做好“一场一档”台账,按时报送工作进展。做好运营成本统计,形成年度工作总结,配合年度验收。
畜牧养殖企业做好粪肥出厂前的收集、处置。做好内部管理和技术提升,控制用水量,确保出厂粪肥质量符合相关技术要求。禁止将消杀废水、生活污水混入发酵池。如实做好日常工作台账整理,对每一批次出厂粪肥做好签字确认,为第三方工作开展提供必要便利。
种植户须知晓粪肥还田相关政策及风险,对接收粪肥数量及施用面积签字确认。积极参加技术培训,根据技术指导做好化肥减量措施应用。配合田间试验及监测工作,为第三方施肥服务提供必要的便利。
(二)加强宣传培训
加强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政策和实施必要性的宣传引导,抓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指导,充分调动广大种养户参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区镇农业部门要督促指导畜牧场与专业化服务主体畜禽粪污收集与无害化处置工作,确保还田粪肥的质量安全。采取科技讲座、进村入户、蹲点包片等形式,培训指导专业化服务主体、种植主体合理利用粪肥,提高粪肥还田的化肥减量效果。
(三)强化监督管理
区镇两级农业主管部门加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的监督管理,强化粪污处理过程检查,定期开展还田粪肥的质量抽检,保证用肥安全。定期调度实施情况,实现粪肥来源和去向全程有据可查。规范使用项目资金,提升资金使用透明度。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对粪肥收集处置利用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追究相关人员责任。